第181章 诗会结束 茶艺女的心机(1/2)
到申初时分,今日的薪华诗会正式圆满结束。
申时是从下午三点到五点,申初也就是三点左右。诗会从上午巳正时分的十点开始,到下午三点结束,总共历时五个小时。
按这个时代的计时法算,是两个半时辰,时间也算不短了。
这个时间安排,其实也跟上次的汪园诗会一样。江河在此之前,毕竟没自己主持开办过诗会,全无经验,所以便也比照着抄了不少汪园诗会的作业。
他虽然上次没有参加汪园诗会,但方以智与黄澍等人,以及包括王微与江沁都是参加过的,对于汪园诗会的流程与安排,自然都是十分熟悉。
既然有成熟的诗会流程可以借鉴,江河也就比照着来。也免得全靠他自己前世的大型活动那套,会有些水土不服,这时代的古人们不太适应。
不过尽管他借鉴了不少汪园诗会的成熟经验,但还是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设计了许多新的变化与安排。
今日来参加诗会者,大部分都是参加过多次诗会的。就连这些惯于参加诗会者,也觉着今日的薪华诗会与他们以前参加过的大为不同,多了许多新鲜感。
尤其还有许多新鲜东西,比如有薪华社的报纸与铅笔,还有鲍记珠宝店所推出的金笔与玉笔,以及还有沁园皂坊的那新式肥皂。
这几样特意当做现场广告摆放的商品,也全都是在诗会上成功推广了出去,打响了知名度。
诗会现场,就有不少人询问,有意购买。不过诗会毕竟是诗会,既不是卖场,也不是商品展销会。所以江河还是立了规矩,不论哪样东西,都不得在诗会现场售卖,免得拉低了他们诗会的层次,显得太市侩了。
有意购买者,都有鲍园的下人告诉了宾客们可到何处购买,以及各商品的售价分别是多少,让欲购买者心里有数。
不过诗会现场虽然不接受当场购买,却接受预订。其中订制金笔的订单最多,玉笔也有好几单,铅笔同样不少。倒是肥皂相对来说少一些,毕竟来参加诗会的大部分是男子,对清洁用品的兴趣不大。
所以大部分的肥皂订单,都是来源于诗会上的女眷们。也就是在这种男人为主的诗会上,女眷们终究是少数。其中不少宾客,根本就不曾携带女眷。否则的话,肥皂订单定然不会是最少。
诗会的结束时间虽然定在了申初时分,但在用过午饭后,其实便有人陆续开始告辞离去。
毕竟诗会的主要环节作诗已经结束,而有些宾客是自徽州府的其他县赶来,路程较远。
如休宁、绩溪这两县,与歙县相邻,路程便不算太远,其余如祁门、婺源等,就离的比较远了。有些想要当日赶回去的,便需要提前上路,免得再晚的话,会耽误了行程,不及赶回去。
对于这些选择提前离开的,江河等人自然都表示理解,一律相送。
等到申初时分,诗会正式结束后,剩余的大部分宾客便同时告辞离去。
而等送走所有客人后,江河等人也不需多留,诗会现场的收拾与扫打,自有鲍园的下人们负责,也有鲍月娇居中主持。
本来若是江流今日没赶回来,江河还打算等诗会结束后,也帮忙鲍月娇一起收拾收拾的。但江流既然赶回来了,所以待诗会结束后,他便也跟鲍月娇靠罪一声,同江河、江沁以及大嫂吴秀兰,还有汤宾尹一起告辞离去。
汤宾尹既然是江流请来做客的,自然是安排住在江宅。之前在码头上,江流的大部分随从先行带着行李赶回去后,也早已提前通知,为汤宾尹安排好了住处。
回去的时候,江河与江流、汤宾尹同坐一车。
江沁则仍带了王微同车,进城之后,也会负责先送王微回去。而吴秀兰今日也仍有带了她那个妹妹吴秀芷同来,还有其三哥吴修才。
本来吴修才带着吴秀芷回吴家便正好,但吴秀芷今日在诗会上却是临时起意,想要到江宅小住几日陪姐姐。
原本这也没什么,但江流今日却是提前赶回来了,人家夫妻两个刚成婚不久就分别了,眼下江流回来,正是小别胜新婚的时候,偏这吴秀芷没眼色,仍是要与姐姐同回江宅。
吴秀兰性子软弱,不好拒绝,还是吴修才看不过去,喝斥了吴秀芷几句,强行把这个小妹带回去了。吴秀芷临走前还眼巴巴地望着江河,显得十分不舍。
吴秀芷想要到江宅小住,所谓陪姐姐不过是借口,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冲着江河来的。
前些日江河在汪园诗会上人虽未至,却靠王微与江沁所代为写出的那两首诗一举夺魁,本就已让吴秀芷十分惊异,对江河更加高看了。
所以这几日间,吴秀芷其实也有三番两次的地前来江宅,想要借机寻江河说话。
可惜江河这几日却是颇为忙碌,经常早出晚归。吴秀芷来了好几次,都是次次扑空。
而在今日的薪华诗会上,江河又更加大放异彩。虽然今日的诗会上,江河没有参加作诗,反而让李雯一鸣惊人,靠着那首《醉月滩怀李白》夺得了毫无争议的第一。
甚至不少人心下也暗自猜测,便是今日江河与方以智这两个前次汪园诗会的一二名也都参与作诗,恐怕仍是争不过李雯的这首绝作。但毕竟两人今日没参加,也算是多少保住了他们前次的光环。
最重要的是,江河身为今日薪华诗会的主人,成功举办主持了今日的诗会,尤其又举办的颇为新颖,别出杼机,便算是大放光彩的成功。更别说,今日的薪华诗会,又还连续来了汤宾尹、石万程与倪元珙这几个重量级嘉宾,更把诗会的声名扩大许多。
尽管这三人都不是江河主动请来的,但大部分人却并不太了解内情,只是见到了这三人的出席。
而且就算真得知了内情,知道三人都是因受《薪华月报》吸引而来,也同样说明了江河的能力与成功。
正是江河办的这份报纸把三人引来,自然也就等于是江河请来的。包括今日诗会上夺得第一的李雯,以及获得第二的陈子龙,也都是因为这份《薪华月报》而来,同样也等于是被江河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