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207章 鲁肃

第207章 鲁肃(1/2)

目录

建安五年的长江水雾蒸腾,二十一岁的鲁肃立在船头,望着对岸孙权的旌旗猎猎作响。

腰间祖传的青铜剑随着船身摇晃轻叩,恍若祖父临终前的谆谆告诫:"乱世之中,当以济世为怀。"

江水漫过船舷,沾湿了他宽大的袍角,也浸透了一个世家子弟从未动摇的赤诚。

甲板下传来船工们的号子,混着浪花拍打船身的声响,恰似乱世的雄浑序曲。

熹平四年,鲁肃生于临淮东城一处三进的宅邸。

庭院中,紫藤缠绕着百年老槐,将鲁家的青砖黛瓦染成斑驳的紫色。

鲁家自东汉初年起便是江淮巨富,祖父鲁临曾任东莱太守,以清廉仁政闻名。

书房里,祖父留下的千卷藏书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年幼的鲁肃常蜷在竹榻上,一读便是整日。

十二岁那年的重阳节,鲁肃在庭院中设坛,召集乡邻讲述管仲相齐的故事。

稚嫩的声音穿透秋日的薄雾:"昔管仲相齐,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坛下,白发老者捋须点头,同龄孩童却昏昏欲睡。

鲁肃忽将竹简重重拍在案上:"若人人皆能以天下为己任,何愁乱世不平?"

这声稚嫩的呐喊,惊飞了檐下的麻雀,也在少年心中种下了济世的种子。

黄巾之乱席卷中原时,鲁肃站在自家的望楼上,看着流民如潮水般涌向东城。

那些面黄肌瘦的身影,与记忆中祖父治下安居乐业的百姓形成惨烈对比。

他毅然打开祖宅粮仓,白花花的大米倾泻而出,族老们痛心疾首:"此乃几代积攒的家业!"

鲁肃却将竹简重重拍在案上:"若守着金山看百姓饿死,与豺狼何异?"

这场义举使他声名远播,也让他看清了乱世的本质——唯有强者才能守护苍生。

夜幕降临时,鲁肃独自坐在书房。

月光透过窗棂,在《孙子兵法》的书页上投下细碎的影子。

他提起狼毫,在竹简上写下:"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墨迹未干,便有流民来报,附近山贼觊觎鲁家余粮,正集结人马。

鲁肃眉头微皱,连夜组织庄客操练,将家中的铁器改造成兵器。

当山贼在黎明时分攻来时,迎接他们的是训练有素的乡勇和装满石块的弩车。

这场自卫战大获全胜,鲁肃却望着满地尸首,第一次对"兵者诡道"有了切身感悟。

建安五年,周瑜将鲁肃引荐给孙权那日,建业城的梧桐正落尽最后一片叶子。

年轻的主公凝视着眼前身形魁梧的谋士,只见他手持一卷舆图,目光如炬:"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将军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这番惊世骇俗的论断,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早了整整七年。

孙权握着茶盏的手微微发抖,恍惚间仿佛看见江东战船蔽日,直捣中原。

鲁肃却放下舆图,语气转为恳切:"江东根基未稳,当务之急是安抚山越,储备钱粮。荆州刘表暗弱,其子刘琦、刘琮争权,此乃天赐良机。但切不可操之过急,需徐徐图之。"

他展开另一幅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江东的山川关隘:"濡须口乃江东门户,宜筑坞防守;豫章郡山越时常作乱,可效仿屯田之策,寓兵于农。"

说到兴起处,鲁肃起身踱步,袍角扫过地面:"曹操虽强,但北方马腾、韩遂掣肘,袁绍余部未平。待天下有变,将军可西联刘备,北击曹操,成鼎足之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