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特大爆炸案(2/2)
太年轻了,这能行吗?
跟高老比起来,快相差50岁了吧?
听说还是郭委员亲自点的将?
唉,真希望这一老一小能够创造奇迹吧。
对于李德林口中的高光都,江乐知道,且很熟悉,但其实并未素未谋面过。
高光都,男,1958年生,现年69岁,毕业于兰市大学化学系,系公安部首批八位“特邀刑侦专家之一”,退休前在首都京市公安局科技处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着名爆炸分析专家。
9年前退休后,又被公安部返聘,并且兼任国家处置爆炸恐怖袭击事件专家组咨询成员,是名副其实的爆炸案专家。
是自己非常仰慕的一位前辈,没想到这回终于有机会可以碰面了,不过想想也是,造成如此惨烈伤亡的爆炸案,公安部不派这位定海神针出马,也说不过去。
不过江乐心里有点发怵,因为对自己没有太大的信心,毕竟除了之前深市那起通过模拟画像破获的简易爆炸案后,他并没有接触过其他爆炸案。
在刑事案件中,爆炸案的破获难度堪称“刑侦领域的顶尖挑战”,其复杂性与艰巨性主要体现在多个层面。
首先,爆炸现场往往因剧烈的能量释放而遭到毁灭性破坏,高温灼烧、冲击波冲击会导致物证严重碎片化甚至汽化,指纹、dNA等传统生物证据极难留存。
就连爆炸核心区的地面、建筑结构也可能被彻底改变,给现场勘查和证据提取带来极大阻碍。其次,爆炸物本身的溯源极为复杂,自制炸药的成分千差万别,工业炸药的流通虽有记录,但非法改装、拆分使用的情况频发,警方需通过微量残留物分析炸药配方,耗时耗力且依赖高端技术设备。
再者,爆炸案的作案手法往往带有预谋性,嫌疑人可能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或爆破经验,甚至会故意设置多重引爆装置、使用反侦察手段,如远程遥控、延时引爆,或者利用公共场所人群密集特性掩盖行踪,增加了锁定嫌疑人的难度。
此外,爆炸案常伴随重大伤亡和社会恐慌,警方需在短时间内兼顾现场勘查、伤员救治、舆情稳控等多重任务,压力巨大。
而部分爆炸案还可能涉及恐怖主义、报复社会等复杂动机,需跨区域、跨部门协作,进一步加剧了侦破的复杂性。
每一起爆炸案的破获,都依赖刑侦专家对爆炸机理的深刻理解、对微量证据的“大海捞针”式分析,以及无数次现场重建的逻辑推演,堪称科技与经验的终极考验。
说实话,江乐心里也没有底气。
似乎是看穿了他内心想法,老周在他耳边轻轻说道:“别想太多,你还年轻,不是吗?”
江乐深深吸了一口气,摒除掉内心担忧的情绪,是啊,自己还年轻,就算在这起爆炸案中起不了什么关键作用,但一些排查工作总还是能帮得上忙的。
再说了,这次能够在高老身边,肯定能够学习到很多知识。
哦,差点忘了,自己还有一个统子在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