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御前会议,全票通过》(2/2)
此行,你自己回去就行了,路途遥远,天寒地冻的,你身边这三位还是和本侯回京师吧,让他们继续在客栈住着。”
巴布海一身肌肉,面露凶相:“主子给你,你就拿着!回去之后把主子交代的事情办明白了,自然不会亏待你们。你要是敢反水,那你的狗头……”
“不敢、不敢!晚生一定把侯爷交代的事情办好,绝不敢反水!”说完,李举人伸出手在衣服上擦了擦血迹,才接过银票,心中满是腻歪——这钱不都是我们之前送给你黄义明的吗,如今,唉!
巴布海将李举人扶上一匹马,一拍马屁股,马儿嘶鸣一声,向前奔跑而去。“主子,这狗头如何处置?”
李举人头也不回地快速离开,跑远了心里才松了一口气,这黄义明实在是太可怕了。
“巴布海,你去把姓高的狗头和他的身子,扔到野外去。赵靖、赵翊,送这三位游子回京,路上歹人多,要看好了!”
这番话语气严厉,三人缩着脖子,不敢抬头,跟着赵靖等人催马回京。他们十分清楚,今晚的事半个字都不能透露,否则下一个死的就是自己。
一切事情处理完之后,黄义明才带着巴布海回京。
十日之后,崇祯皇帝在御花园里召开御前会议。
一张大桌子立于中间,崇祯坐在主位,内阁大臣依次落座,桌上摆放着茶碗。
“各省有督抚,有镇卫,朝廷有文武百官,但大明的核心,就在这张八仙桌上了。”
皇帝的话一落下,在场阁臣们纷纷拱手:“臣等拜谢皇恩!”
“请!”崇祯端起茶碗,抿了一口。
阁臣们也端起茶碗喝茶。
“这茶,没有从前那么苦了,从前朕品出来的茶味,就像是崇祯十八年以前,苦不堪言,如今总算是有了回甘了!”
“陛下圣明,如今李贼被擒,我大明朝这两年北方安定,民生得以有所恢复,实在是国家之幸,朝廷之福。”
范景文的话刚落下,李邦华跟着开口:“陛下,自从与满洲方面停战之后,我朝免去了两线作战,这也是这次能成功剿灭李贼的原因之一啊!”
崇祯点了点头:“两位阁老所言极是。中原逆军虽然被灭,但仍然不可大意,张献忠在川蜀闹得厉害,而我大明和满洲的停战也只剩下了一年。
朕打算再次用兵,力求剿灭献贼,如此一来,大明就能集中全力应对满清,这也是今天把你们都喊来的原因之一!”
说到兵事,挂着兵部尚书衔的张凤翔自然要开口:“陛下,臣掌管兵部,对蜀中战事了解得多一些。据湖广和川地发来的奏报,张献忠麾下聚众不下十几万,其兵力虽然不及李自成,但其势力也不容小觑。且蜀中地形复杂,想要迅速剿灭此贼,只怕不是那么容易啊。”
崇祯眼一翻,心说:你以为朕不知道吗!可若是不出兵,只怕张献忠的势力会如同当初的李自成一样,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更加难以剿灭,如今关内就属他的势力最大。
若不将其剿灭,其他小股流贼只怕也会去投靠他。“本兵说得朕也知道,但这一仗事关重大,若不打,一旦他日虏寇再次入关,朝廷将会再次陷入两线作战;若放任不管,蜀中子民将遭受献贼祸乱,朕……”
崇祯的想法,那就是剿灭张献忠。只要把这个贼人灭了,其他小股流寇很容易击溃,就能保关内太平,然后集中全力与清兵决战。在他看来,这场决战就在不远的将来,只有将张献忠也收拾了,大明才有可能在这场战事中赢得胜利。
崇祯无数次在脑海里幻想过,对虏大张挞伐,收复关外失地,告慰祖宗之灵。
一番商议之后,阁臣们全票通过,决定对蜀中发兵,剿灭关内最后一支流贼。
从西安运回朝廷的白银黄金,除了赏赐、发军饷之外,剩下的全部拨给了勇卫营,继续强军。
这次勇卫营的表现令崇祯十分满意,陕西等地被挑选作为勇卫营辅兵的六万人正在来京路上,朝廷必须全力支持,只有勇卫营强盛不衰,各地的总兵才能乖乖得听从朝廷的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