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115章 地方在行动

第115章 地方在行动(1/2)

目录

在朝堂大臣热议人口新政时,外贸司司长周煌捧着文书踏前一步:\"启禀皇上,英吉利、法兰西等国公使连日恳请,望于安南、朝鲜开埠通商,伏候圣裁。\"

殿中议论声骤起,傅鼐跨出班列,甲胄轻响:\"西洋人狼子野心,安南朝鲜新附,此时开放通商恐生事端!\"

张廷玉抚须凝眉,朝舆图方向微颔首:\"堵不如疏,若择一良港开放贸易,既能彰天朝怀柔之德,亦可借查验货物暗巡边情,方为稳妥之策。”

此前朝鲜半岛自李朝起便奉行闭关锁国之策,除对华朝贡外几乎断绝与西洋往来,偶有西洋商船漂至海岸,亦被以\"蛮夷窥边\"为由驱逐。

安南却不同,主动开放岘港、归仁、会安、芽庄等沿海良港,吸引法兰西、荷兰商船以火器、香料换取生丝、瓷器,港口市井间不乏高鼻深目的西洋商贾身影。

直至清军南下,为防止郑氏、阮氏勾结西洋人,遂将诸港暂行封闭,海面骤显冷清,唯有大清水师、商船破浪而过。

弘历指尖摩挲着岘港舆图标记,忽而抬眼看向周煌:\"朕听闻西洋人对大清吞并安南、朝鲜事颇有微词,但朕知他们更放不下通商之利。\"

弘历声线冷硬如铁,\"着礼部传谕西洋诸国,欲通商,先上表。

表文须以国书承认'安南、朝鲜俱为大清领土,通商听凭天朝节制',由公使亲递礼部尚书署。\"

“皇上圣明!臣定当严格把关,凡表文有违体制者,臣必驳回重撰。\"礼部尚书杨名时肃然出列。

殿中沉香缭绕,弘历抬手挥了挥袖口:\"着海关总署协同礼部办差,一应通商细则,待表文核验无误后再行颁示。\"

“臣等遵旨!”礼部尚书杨名时、海关总署署长郑伍赛跪地领旨。

弘历指尖划过舆图上安南海岸线:\"朕闻安南旧港如岘港、归仁、会安,昔年西洋商船辐辏,今虽内附,民心未靖。\"

弘历指腹重重叩击岘港,\"着仅开岘港一口通商,西洋人活动限于港区十里内,不得越界窥察民情。其余港口仅限大清以及藩属国商船进出。\"

话音未落,弘历目光转向朝鲜半岛,语气稍缓:\"朝鲜此前未曾开埠与西洋通商,今恩准开放南浦港,足彰天朝怀柔远人之意。\"

殿中响起此起彼伏的\"皇上圣明\"。

朝会结束不久,新政公文便以每日三百里速度驰向各省。

负责递送山东的驿卒在第三日寅时抵达济南巡抚衙门。

\"大人,这是京里来的火票。\"驿卒从贴身皮囊取出文书,封泥上\"宣传为要,毋动刀兵\"的朱砂批注赫然在目。

吴守礼袖中指尖微颤,裁纸刀划开封套,展开《迁民宣谕十则》时。

“五年迁民破百万,擢升一品!不足五十万,降一级!”的朱批让他瞳孔骤缩,前句“苛政激变者革职查办”的墨字尚在发寒,此句已令他心口发烫——山东素称“人稠地狭”,康熙朝已有人口逾千万,若真能迁民百万,何止保位,分明是晋身之阶!

吴守礼连忙从书架找出《山东民户黄册》,喃喃自语道:“登莱青三府沿海流民多,可充头阵,济南东昌府士绅隐匿丁口必多,正可借清查逼迁,兖沂曹三府向来多盗,迁民后可顺带肃清匪患……”

“来人!”吴守礼突然高喊,惊得值房书吏撞翻墨斗,“速传十府二州知府前来议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