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伏羲”显神通,AI重塑“傻大黑粗”的制造业(1/2)
京城,华耀光电AoLEd专项研发中心。
林轩在京城坐镇的那几周,如同为整个“东方屏”项目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他凭借超越时代的知识储备和对技术本质的深刻洞察,
奇迹般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扰华耀光电研发团队数月之久的核心技术瓶颈。
无论是oLEd蓝色发光材料的寿命与效率、
F精密金属掩模板的张力与精度,
还是薄膜封装的气密性与可靠性……
这些在业界被视为“天堑”的难题,在林轩面前,似乎都变得不再那么高不可攀。
在他的亲自指导和启明芯“技术天团”的全力支持下,
华耀光电的AoLEd实验产线,终于成功地突破了最艰难的初期技术验证阶段,
初步具备了稳定生产出小尺寸、高性能AoLEd样品的能力。
良品率虽然距离大规模量产的要求还有差距,
但也从最初那惨不忍睹的个位数,顽强地爬升到了接近百分之五十的水平。
这个阶段性的成果,极大地鼓舞了华耀光电全体员工的士气,
也让董事长王东明看到了项目成功的曙光。
然而,林轩知道,仅仅依靠他个人的“点石成金”是远远不够的。
要真正实现“东方屏”计划的宏伟目标——
即在两年内建成世界一流的、能够大规模量产高性能AoLEd面板的现代化生产线,
并且在良品率、成本控制和持续创新能力上全面追赶甚至超越高丽双雄——
就必须引入更系统、更智能、也更具可持续性的“生产力倍增器”。
这个“倍增器”,就是启明芯早已秘密布局、
并在半导体芯片设计与制造领域初步验证了其强大威力的——
“伏羲”人工智能平台!
在林轩返回香江总部之前,他向王东明和秦明远郑重地推荐了这件“秘密武器”。
“王董,秦博士,”
林轩在一次小范围的技术总结会上说道,
“我们前一阶段取得的进展,主要还是依靠经验和局部的技术突破。”
“但AoLEd的生产工艺极其复杂,涉及到数百个相互关联的工艺参数、”
“对环境的极致要求、以及对设备状态的精微感知。”
“想要在如此复杂的系统中,持续稳定地提升良品率、优化性能、降低成本,”
“仅仅依靠传统的‘老师傅经验’和‘试错法’,效率太低,成本也太高。”
“我们启明芯,一直在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高端制造业的可能性。”
林轩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我们的‘伏羲’AI平台,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启明芯自有的芯片封装测试产线”
“以及我们与台积电、三星等代工厂合作的先进工艺节点良率提升项目中,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效果。”
“现在,我提议,将‘伏羲’AI平台全面引入到华耀光电的AoLEd生产线中!”
林轩的语气不容置疑,
“我们要用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去重塑传统显示面板制造业那种略显‘傻大黑粗’的生产模式!”
“用数据驱动决策,用智能优化流程,用AI赋能制造!”
王东明和秦明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和……一丝疑虑。
人工智能?应用于AoLEd生产?
这在2008年的当下,对于绝大多数传统制造企业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天方谭!
他们虽然也听说过AI在某些领域,比如图像识别或语音处理上的应用,
但将其直接用于控制如此精密和复杂的半导体显示器件的生产流程,这……这靠谱吗?
“林总,”
秦明远谨慎地开口问道,
“据我所知,AoLEd的生产过程,对工艺参数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要求极高,”
“任何微小的波动都可能导致整批产品报废。”
“人工智能……它真的能理解并控制好如此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吗?”
“万一AI系统出现误判或失误,那损失……”
“秦博士的顾虑很有道理。”
林轩点点头,
“所以,我们绝非要用AI去完全取代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工艺专家。”
“恰恰相反,‘伏羲’AI平台的核心理念,是‘人机协同,智能增强’!”
“它的工作模式是这样的:”
林轩开始详细解释,
“第一步,数据采集与建模。”
“我们将在华耀光电的产线上,部署大量的、更高精度的传感器,”
“实时采集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真空度、材料配比、气体流量、设备振动、电流电压波动、薄膜厚度、像素缺陷等等在内的、”
“数以万计的生产过程参数和质量检测数据。”
“然后,‘伏羲’AI平台会利用这些海量的实时数据,”
“结合我们输入的AoLEd器件物理模型、材料特性参数、以及工艺流程知识,”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构建起一个极其复杂的、”
“能够精确描述和预测AoLEd生产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反应及其与最终产品性能之间关系的‘数字孪生’模型。”
“第二步,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
林轩继续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