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乱(1/2)
暴乱
于宋郡公是个有手段的,安抚旧臣拉拢新臣也不过一个月便将虞国京城安顿下来。
但他知道,如今短暂的安稳不过是利益平衡的结果,想要真的把大权握在手中还需要足够的声望和群臣的支持。
“太后娘娘臣以为外敌已深入我朝腹地,当即刻带兵阻击,否则国将不国。臣愿领兵前往,收回先帝打下的十一城为先帝报仇。”
那高台上的皇帝如今仍是个字都尚未认全的稚子,他不知道这位伯父口中说得腹地、报仇究竟是谁什么,只是头上的帝王冠冕好重压得他脖子都开始难受。
因着被伯父叮嘱过早朝上不要开口说话,所以小皇帝如今也只是安安静静坐着。
这时候本应珠帘后垂帘听政的太后娘娘开口允或者拒,只是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于宋郡公提高声音,喊了一声:“太后娘娘,不知臣的提议,太后娘娘意下如何?”
只可惜姜微压根没有听他在说什么,只是象征性的开口道:“一切全由郡公做主便好。”
姜微如今不过双十年华,是个珠圆玉润,娇俏可爱的美人。
只是美人如今身居高位仍不快乐,或者说从这三年前他的夫君造反那一日开始,他就再也没有天真可言。
虞国公嗣子造反,带走了家中的亲眷只是可怜妻族一家老小尽被杀了泄愤。
自那时开始姜皇后便开始神志不清,时不时的便会愣神,没人知道她在想什么。
只是听宫人说,她梦中会低声喊着阿娘。
这些年过去了,她最清醒的一次,便是虞析被俘传来,于宋郡公要造反时她凭身份压住了反对的声音,对外声称皇帝已死,将太子推上皇位。
可少帝登基之后,她本可以包揽大权,可他却没有那么做,而是将权力让给了于宋郡公。
见太后妥协,其他人也没有反对的道理,因此,于宋郡公领兵南下,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于宋郡公离朝前将朝政交由新臣一派,甚至同自己并不算亲近的大臣来打理,这一行为倒是堵住了不少人的嘴,但也留下了不少祸患。
比如当他回朝之后,这权利或许就未必还能完全收回来。但如今的局势却没有给他太多时间,毕竟丢了权利也比做了亡国奴的好。
于宋郡公带了兵马及新招收的兵,共十五万人。
荣国在凌沧笑时候丢了大半国土,余下的本就不算地广,如今更是一分为二。因此于宋郡公带兵不停前往十一城,四五日的时间便可以到达。
距离离虞国京城最近的十一城城池钺州越来越近,于宋郡公也越来越谨慎。
常常因为夜晚的一声鸟叫便惊醒,然后下令让全军警戒。
这种事情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战士们便开始苦不堪言,以至于白日里行军也昏昏欲睡。
或许正因为于宋郡公这份谨慎,将原本四五日的路程拉到了第六日仍距钺州有一段距离。
这一路过来走得不少都是山路,因此于宋郡公带领的矮马军倒是省下不少力气。
这日天色渐晚,于宋郡公也不能强行逼着将士们前行,只得寻了一高地向阳处安营扎寨。
或许是附近多有树木夜里又起了风的缘故,于宋郡公又被响动惊醒,他不是不能感受到将士的怨气。
所以这一次他没有像往常一样让人警戒,而是派了两个亲兵四处探查一旦有异常即刻回来禀报。
结果三刻钟过去了,亲兵仍没有回来,于宋郡公可以确定今日有诈。
还不等他传令下去,军营的便传出来了吵闹声,没有火光却全部都是将士的悲惨的喊叫声。
于宋郡公第一反应是——营啸!
但转念一想,他才刚出兵几日,不该现在发生营啸。
敌袭!
大将军曾说过,两军相对要的是人、粮、器械、以及对敌军的了解。
前面是打仗必不可少的,而最后一条却是取胜的关键。
时烟絮一早就派人前往虞国京城,来探查虞国内部的情形。
早在于宋郡公离京之前,他就已经知道他要带兵前来,那时他便已经做好安排。
他先是让这些人一直跟着他们,在夜间的时候弄出一些响动来干扰虞军的意志力。
结果显而易见。
于宋郡公是老将,曾经跟着虞国公征战,以谨慎细心出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