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倒骑驴(2/2)
高仙芝和海里古看得大受震撼,心道真不愧是博学多才的薛大人,等信儿的时间都不忘钻研学问。
关键除了学习,大人还在船上做起了手工,每天敲敲打打精雕细琢,硬生生攒出了一辆闪闪亮的橡胶三轮车!
这车可真是太漂亮了,铁质的车架,纤细的轮轴,流畅的链条,车把和横梁都镂刻了花纹,阳光一照闪闪发光。
车架子是在闽州找了铁匠铺特别定制的,花了大壮一大笔钱,但老工匠的手艺真不是盖的,这辆车的每个部件都是精工细致,带着闽地特有的雅致风流,拿去长安也不会落了俗套。
如今安西都护府的铁矿源源不断,朝廷对于铁器的管制也放松了许多,像闽州这样的繁华大城,只要你掏的出银钱,想要一口铁锅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这个车架是专门为皇帝打造的,不光是用了上好的精铁,在车把和横梁上还镶嵌了金银宝石,祥云雕花,前轮毂和后轮毂都以切面浇铸,主打一个造型抢眼、造价奢侈。
这主意是大壮出的,他觉得光指望高力士从中运作不保险,高力士现在是奉旨选秀,不知啥时候才能回京,万一这期间礼部的宣召先来了,他得自己留一手,确保南洋种地这事儿不能出差池。
想让皇帝派他去南洋,那必然要有足够的利益诱惑,比如橡胶无法替代的功用。
想了又想,还是得造车。
造马车来不及,也不容易出彩,而且陛下也未必纡尊降贵骑两轮车,所以想来想去,还是造个三轮最安全。
“但你这个车斗怎么在前面?是倒骑驴吗?”
748提出质疑。
“你让李隆基坐哪儿?做前面还是后面?他在前面坐会挡住后面人的视线吧?那这样还怎么其看路?皇帝怕不是要被带进沟里。”
“怎么会。”
大壮对自己的设计十分自信。
“陛下乃是大唐的君主,坐车当然是要坐最前面的。统哥你是没注意千牛卫那群人,个顶个都是身形高壮的汉子,陛下坐在车里根本不会耽误他们看路。”
“而且前面没遮挡,陛下可以看风景,还能体会后面发力的推背感,我看过任务者论坛,他们都说后驱车比前驱车高级呢!”
知道自己完成任务后就能得到编制,大壮现在也是很有任务者的自觉,天天窥屏论坛里的同行都在讨论什么。
但他现在毕竟还不是正式员工,只是因为高星宿主而开启了论坛浏览的权限,看到的内容都是经过筛选的,几乎没什么营养。
而且他还只能看文字,图片和三维模型的权限都不对他开放。
就这,大壮也感觉十分满足。他觉得在前辈的对线中穿越者学到了很多,就比如这个后驱和前驱的性能之争,在大壮看来倒骑驴就是比三轮车推背感强烈,前辈说的没错啊!
748:……
统也不知道说什么了,好在开元年间的大唐既没有三轮车也没有倒骑驴,倒是不用担心触怒皇帝。
……希望李隆基会喜欢这辆珠光宝气的倒骑驴。
七日之后,朝中发下诏令,招抚使薛大壮携船进京面圣。
诏令一到,所有人整装出发,小帆船从闽州港出发一路沿着海岸线北上,从扬州城入官河。
一晃七八年过去,官河两岸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沿河的好多地方都建起了榨油坊,不要小看大唐人民的发明创造,以江水之力推动滚轮,可以日夜不停的压榨豆菽,产出源源不断的油脂。
尝到了豆油的好处,大唐的田间地头越发常见一丛一丛的大豆。豆子可以榨油,豆粕还能喂猪。对了,大壮还看到不少人在打猪草,显然养猪也成了大唐人民贴补家用另一个途径。
养的多,那肯定是猪肉的需求量增加了。
猪虽然比不得羊,不能成为大唐人民的主要肉食来源。但经过劁骟的猪肉没了腥臊味,配以豆粕猪草更容易长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这种副食,更别说熏烤酱腊后的猪肉别有风味,逐渐培育出一批拥趸。
还有曲辕犁,肥皂。
如今江南已经全面推行了曲辕犁,小巧灵活的犁头更适合水乡的田亩,而来自西域诸国的“租庸调”则为大唐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堿矿,这些在安西都护府被转化为高级羊脂皂,以龟兹城为中心,不断地向四面八方输送,成为润养碛西的一条重要血脉。
开元十八年八月初一,在“千秋节”(李隆基生辰)的前四天,出海八年的招抚使薛大壮终于重返京城。
站在宏伟的明德门外,大壮和748这对主统不约而同长吸了一口气。
我薛三(748),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