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薛三要是能看到就好了(1/2)
第277章薛三要是能看到就好了
李隆基说要替儿子做主,他想到的办法就是给南洋都护府拨钱,给人给物资,美其名曰要把南洋群岛打造成大唐的海上堡垒。
这就让朝野文武百官很难评,主要南洋群岛孤悬海上,对大唐本土的安全其实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还会授予都护府过大的军事调度权。
南洋都护府的执掌者可是郯王,是正经的李唐亲王。打从中宗复位开始,还从没有一位除了太子之外的皇子拿到过这样实打实的权力,郯王可真是开天辟地独一份,这比他之前在安西都护府的权力还要大了。
朝中甚至有人在嘀咕,陛下这是不是准备让郯王在南洋群岛建立藩国,自成天下了?
这么想的人不少,朝中非议声不断,当然也传到了李隆基的耳朵里。
这要是放在之前,李隆基肯定会走心,毕竟南洋群岛孤悬海外,李琮军政大权独揽。再给钱给物建堡垒,这不是成了诸侯国?!
但现在的李隆基完全不在意,因为他的好大儿一早就诚惶诚恐地给他上了封折子,请求父皇派军将率兵入驻南洋群岛,以避免因为岛上利益纷争而出现的乱局。
李琮这封折子写的十分实在,先是讲了他上岛后建城的重重挫败,好不容易稳住了岛上的局面,让大家都能吃饱肚子,本地土著和种植园租户又爆发了矛盾。
他没有点名那租户是谁,但懂的都懂,肯定是以武平绩为首的武氏一族。尤其后半段李琮讲起抢救武平绩的过程,那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惊险万分。
“好在人是救回来了,只是所费的药材甚巨,薛寺丞之前积存下的材料几乎消耗殆尽,如今又要从头攒起,也是无奈。”
李琮在奏折中这样写道。
“青霉素的培养和提纯十分消耗心力,薛寺丞昨日感慨培养基不足,需要更多的玉米,希望这一季湾州玉米能够丰收,筛选出新的突变种,获得更优秀的菌株……”
你就说李隆基看这些他能不生气吗!?
李琮虽然一早就不在继承人的考量中,但他好歹也是他李隆基的亲儿子,没得让个武家的小崽子给欺负!
还有他心心念念的神药青霉素,薛三好不容易攒下一点,怎么就都给武平绩给用了呢!?他也配!?
心里这样想,脸上难免要迁怒。
他不好迁怒武惠妃,惠妃是最会看他眼色的解语花,也是后宫能和王皇后相互掣肘的重要工具。李隆基也舍不得对自己最喜欢的妃子发火,也不想落惠妃的面子,那就只能找个替罪羊。
于是李清就成了这只替罪羊,继太子挨骂后,寿王也遭了皇帝的厉声训斥。
还不是一次,而且都是当着外人的面责骂,丝毫不留情面,把个寿王批驳得面皮胀红,几欲掩面晕厥。
于是朝中逐渐传出寿王名不副实,乃是一个绣花枕头大草包的传言。
李清打从进宫来就备受称赞,相较于几个兄弟他得到李隆基的关爱最多,骤然天地翻转,李清完全接受不了。
他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惹怒了父皇。但他是个内敛的性子,心里憋闷但又不愿在脸上露出,一来二去竟然憋出了内火,很快便生了一场大病。
武惠妃急坏了,连招太医署医政医监给寿王诊治。李隆基也有点后悔,他是想敲打武家但不是要害自己的儿子,是以连忙给李清赐宫外府邸,允许他独自开府居住,又给寿王加了实封。
这样一来,朝野风声逆转,反倒是武惠妃一方获利了。
李琎从湾州回长安的时候,李清单开府养病已然有了些时日。他听说寿王病重,便亲自上门探望。
李清以前是在宁王府长大的,与宁王长子李琎关系不错,李琎也不把他当外人,进府的时候都等不及管事通禀,自己就顺着游廊进了中院。
他刚走到花槅门,正看到李清与一胖子在院中言谈甚欢,那胖子还用脚颠了几下足球,言语间很是亲近。
李琎:……?
两人闻声转头,看清来人是汝阳郡王李琎,李清也表现得十分高兴。
他给堂哥介绍说身旁的胖子名叫安禄山,乃是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养子,如今在张守珪帐下做军使。
安禄山……
李琎砸吧了一下嘴,觉得这名字有点耳熟。
哦,想起来了。
薛三讲漂流太平洋的时候,曾经说起过在黑水靺鞨遇到两个假冒大唐招抚使的小子,后来让黑水靺鞨头领揍得鼻青脸肿,其中一个好像就叫安禄山。
为了保险起见,他又多问了一句。
“你可叫过扎荤山?”
啊?
安禄山一愣,迅速在脑中过了一遍李琎的身份。
没道理啊!他以前跟汝阳郡王可从未有过交集,郡王不可能知道他以前的名字。
但郡王问了,他也不好不回答,只能讪笑着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