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第九十章 开张大吉(1/2)
第90章第九十章开张大吉
卖珠串的是个略有些丰腴的美妇人,听她这话,瞥了眼自己摊上散乱的彩色石头,又从人缝间挤了挤。费去老大一番力气,才走到姜姀跟前:“小娘子要买我这些珠串?”
“有这个想法。只不知阿姊的珠串,一根需要多少银钱?”
美妇人使劲儿地侧过身,指着摊子上的那些:“手串三文钱,颈链四文,其余零散的石头子儿成串后也是这个价,就是需要费点时间现场穿好。”
姜姀狡黠一笑:“若我给你包圆了,能不能更便宜些?”
“包圆?”美妇人眨了两下眼,“你是说,要买我摊子上的全部?”
姜姀点头:“正是。但是我自个儿穿珠子肯定没你手熟,而且摊上时不时地来人也顾不上,所以想请你帮我把珠子都穿好,再打包了收来。”
“还有这等好事。”美妇人笑得合不拢嘴,忙将姜姀的一双手握住:“我这些彩石珠子,都是野地里捡来磨好的,挣的就是一点手工钱。娘子肯买我的珠串,那我肯定仔细地穿好配好,绝对叫娘子满意。”
又一想:“不知娘子想要什么样的链子?”
“包链。”姜姀拿起一个鱼篓包,“用来给这个单色的竹包,配点儿亮丽的色彩。”
“那简单。我瞧这竹包,短短圆圆,以短链子作配最好。但是最好不要用朱砂、橘红两色,不然瞧着太脱跳,反而抢了竹子本身的风头。”
姜姀一听,就知道她是个懂行的,擡起一只手,反握回去:“那就照阿姊说的,多串些色沉且暗的短串就好。但我想着,色泽明亮的石头子儿也不能浪费了。我都买下来,到时零散地送几颗,可以给那些买得多的娘子作赠品用。”
美妇人大开了眼:“难怪我平日里珠串总卖得不好,原是少了你这副生意头脑。你等等,我回去盘算盘算,看这些合计起来,收你多少合适。”
姜姀目送她笑着走开。眼前又来了一拨客人,是被沈猎户他们吆喝来的。她忙着笑盈盈地近身招待起来,又卖出去两个竹簸箕。
太阳越升越高,周围有摊贩架起伞来。
没来客人时,姜姀在卖枕席的摊子下蹭了个阴凉,又觉得自家这般吆喝影响他的生意,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想想自家的床榻上,到现在还是用茅草当枕头垫着,是该买一对新的枕头了。要不然这脖子,日子久了,怕会落下什么毛病来。
摊主原本还臭着脸。知道她要买他家枕头后,便堆起笑来。把先前的置气、埋怨都丢到了一边去,挑拣出一对充得鼓囊,一掌下去迅速回弹的枕头递上前。
姜姀抱着枕头看了看。枕头外面缝的是麻布皮子,走线密实,四边几乎看不出缝线的针脚。
里面的填充物,摸着柔软,带着沙沙的颗粒感,该是麦麸、谷糠一类。似乎还有少量的芒草花,闻起来,有股熟悉的谷草香。
用料做工都这么扎实的枕头,一个只卖三十文钱。放在整个大集上,都难找到这样的实惠。要不是枕头这东西人人家里都备着,做不出新意没什么市场。这摊主的生意,绝对不会这般惨淡。
这边买完枕头,美妇人那头,也终于将桌上的彩石盘点完,激动万分地走到她身侧来:“娘子,我数好了,一共五百八十二颗珠子。按先前二十颗四文的价钱,本该收你一百一十六文钱。但你是大主顾,阔气地包了我整个摊子,我想了想,就收你八十文,你觉得可否?”
“可,当然可。”姜姀本以为美妇人只会给她抹个零头,没想到这么大方,给了三十六文的优惠,“只是一条短链大约用去二十颗石珠子,那这五百八十二颗珠子,除去色泽艳丽的那些,至多只能做出二十余条来。我还剩下这些鱼篓包,想要配货,数量远远不够。您明日还来么,要能再送一趟货,那是再好不过。”
美妇人面露遗憾,摇头道:“彩石难捡,磨成珠子再打上孔,更是费时费力。就我摊上的这些,都是折腾了小半个月才做出来的。本没指望靠珠串挣多少银钱,明日怕是不成。”
“那真是有些可惜了。”姜姀喃喃,“不过阿姊的眼光真是不错。我方才见那两位拎了鱼篓包的娘子,到你摊上买了彩珠串搭上。可是叫那整个黄扑扑的包体,都变得洋气了。”
美妇人掩面笑:“娘子真是擡举。好了,咱不多耽搁,今日还是做营生要紧。我这就给娘子穿珠串去,很快就能把这些石珠子都穿完。娘子且等等我。”
她笑盈盈地又挤回自个儿的摊子去,将袋子里剩余的彩石,都倒在身前的木盘子里,分好颜色,麻利地动起手来。
姜姀这边忙着招待,便没有盯着她做珠串。只觉得一眨眼的工夫过去,那妇人就将整盘穿好的珠串又捧了过来:“娘子,你瞧瞧。”
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珠串琳琅满目。大多串在一起的,都是同个色系。像暖黄、橘黄,还有棕黄的暖色系石子儿,就被选在了一串里。还有紫灰色、灰蓝色、浅绿色的冷色系石子儿,也被穿在了一串里。
额外有三串,做的是冷暖撞色。用的石头色彩浓郁,取的是大红、大紫,以及深黑色和红褐色。不像前头做的那些,大多带点灰调子,瞧着就更为醒目。
姜姀忍不住赞叹道:“阿姊不愧是行家,配出来的这些珠子这样好看。”
不好意思地掩面轻笑,美妇人道:“也就是平日里总串着玩,反反复复寻一个最合适的色彩搭配,练出来的,算不得什么行家。”
姜姀看得起劲,还是被宋衍搡了一把,才想起光顾着欣赏,该给的货钱还在手里揣着呢。她赶紧将数好的铜子儿递上去:“娘子数数,看对不对数。”
美妇人倒真一板一眼地数起来。那认真劲儿,同她方才数石珠子的时候一模一样。
过了会儿,爽朗地应道:“对数,对数。娘子,那我就先回去了。家里两个小的一早闹着想跟我出来,我说等收摊了早些回去,带他们上街溜溜。本是随口说说哄他们的,没想到碰到娘子这个大善人。这下好,我这个做娘的,不至于食言咯。”
“那快回去吧。”姜姀笑笑,低头看了一眼,将凑过来的小果揽在怀里,“说话要算数。咱们为人母的,要在孩子面前立下好榜样才好。”
美妇人简单地收拾过摊子,将腾出来的板凳往他们这边推了推:“虽说按这市集上的经营规矩,一户人家只能配一个摊子。但都这个时辰,估摸着,不会有旁的摊主来占位了。娘子的家人要是挤得慌,就往我的摊子上挪挪,也不用担心会有官兵来赶人。今日大集上的人多成这样,就算维持秩序的官兵要呵斥,怕也挤不进来。”
姜姀笑了下,与她挥手作别。
挤成一堆的一行人,得了一片可供舒展手脚的空地,登时便散开了些。
三更天起来,走了那么远的山路和泥路,之后又是站着、蹲着,几乎没怎么坐下,就是铁打的人,也经不住这样造。
孩子们实在扛不住,好在身量小,便在大人的团团包围下,盘起腿,在隔壁摊子后的青石板路上坐下。
多出来的那张凳子,让给了兰英婶。她却没坐多久就起了身,让李秀婉也去坐坐歇歇脚:“老早就看见你又是揉肩又是捶腰,累了吧,我起来,换你坐坐。”
李秀婉没好意思:“您腰不好,又这样劳累。要不然这样,这会儿生意好起来,阿姀这边也不需要这么多人吆喝了。我和贵生带三个孩子去集上走走,正好活动活动筋骨。等回来,要时间还早,便换你们出去逛逛。”
看了姜姀一眼,兰英婶应下了:“那路上可要当心,牵好孩子的手,别被人群挤散了。”
小果、与哥儿、霜霜三人齐刷刷地站起来,被李贵生护着,从摊子与摊子的缝隙间钻出去。只一瞬,便被涌动的人群淹没了。
姜姀忙好一阵,回过头来,却没见着左右的三个孩子,难免心下一跳。
再一看,李贵生夫妇也不见了踪影。一下便猜到,是带着孩子们到集上玩去,便松下了一口气。
刚想坐下歇歇,摊子前,陆续又来了几拨客人,都是被她桌面上垒成宝塔的竹编,还有上面搭着的亮晶晶的短链子吸引来的。
她依旧给那些只想买鱼篓包的客人,开十八文价钱。至于那些想要搭彩石短链的客人,便需要额外添个五文钱。还随单附赠两颗艳色的石头,以至于买了她的竹编和短链的客人,无一不叫绝,都觉得自己捡了个大实惠。
她这个中间商,既做了好人,又挣来差价,想想都觉得美矣。
很快,从美妇人那儿买来的珠串便销售一空。后头晚晚才来的客人,有的是从旁人手上看见,便寻着她这个卖竹包又卖彩石珠串的摊子而来。
却欢喜上前,悻悻离开。
没了短链做配,姜姀的摊子比最火热那会儿,冷清下来不少。
到了临近黄昏那会儿,买鱼篓包和元宝篮的客人就少了。陆续又来了几拨客人,都是买实用器皿的。合计起来,收走了四个竹簸箕、两个竹背篓和两个竹筐,外加两个孩子玩的竹编蚂蚱和小球。
再晚些时候,人就更少了。
周边陆续有摊子收拾了离开。恰这时,李贵生他们也带着孩子回来了。三个孩子手里各拿了一根搅糖,放在唇边,饶有兴致地一下下舔舐。
姜姀看了下天。回山之路漫漫,需要费去的时间不短,况且还得去老妪那儿拿晨时定下的两株芥菜,便同身边人说道:“差不多到点了,明日还得起早,咱们回去吧。”
收拾了摊子,一个个又将扁担压在肩头。这会儿各人的扁担,都比下山来时轻了不少。
甚至姜姀原先担的这担,只剩下了一对空荡荡的挑筐。
她笑了下。等回去,可得好好盘点盘点今日的售出及收获。看样子,应该卖得不错。
冬至已经过去近一个月,天黑得比先前晚了不少。
而且他们这趟回去负重小,走得比进城时候轻快。走到老妪家时,天刚刚擦黑。
老妪正在田边忙碌。一株割好的芥菜,已经在地上放着。另外一株她正要擡手,一回头,就瞥见了站在田埂上的姜姀几人。
“阿婆,我来了。”
老妪笑笑:“我瞧着许多人,陆陆续续都回来了。就猜想,你怕是也要到了。巧嘞,果然正好。”
麻利地割下另一株芥菜,她拿起田埂上放着的杆秤,给它们挨个称了重量:“三斤半,四斤,正好凑了个八斤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