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波瓦坦冲突(上)(1/2)
朱高煦踱步在木棚里,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营地的防御不能说不严密,亲卫队日夜巡逻,箭楼上的哨兵视野开阔,外围的陷阱暗哨也布置了不少。可他心里总觉得悬着块石头,不踏实。像是精心织就的渔网,看着结实,却总担心哪个不起眼的角落漏了线,会让土著找到机会进来报复一番。
“借”粮的动静不小,波瓦坦人吃了这么大的亏,不可能咽下这口气。冲突是早晚的事。
他停下脚步,目光落在地图上代表营地的小点,又扫向周围代表未知森林和部落的区域。防御,防御……被动挨打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新明初立,百废待兴,最缺的是什么?
人口!
脑中豁然开朗。对啊,是人!开荒需要人,伐木需要人,修路需要人,以后建城、造船、开矿……哪一样离得开人手!光靠从大明带来的这点移民和老兵,摊子铺得越大,人手就越捉襟见肘。这波瓦坦人,与其等着他们打上门来消耗自己的兵力,不如……
“一个机会。”朱高煦低声自语,眼神骤然锐利起来。他不是没想过和原住民和平共处,甚至之前的“借种子”也是一次尝试。但眼下,对方既然可能挑起战端,那就不能怪他心狠手辣了。
“波瓦坦部落,少说也有几百号人,甚至可能更多……”他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过,“如果打疼了他们,打怕了他们……”一个清晰的计划在他脑海中迅速成型:防守反击,利用营地防御和火器优势,打一场漂亮的防御战。然后,趁他们元气大伤,组织精锐反扑,直捣他们的老巢,彻底摧毁他们的反抗意志。
打垮之后呢?杀光?太浪费了。朱高煦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这几百张嘴,几百双能干活的手,正是新明帝国眼下最急需的资源。让他们臣服,然后呢?让他们变成汉人移民的佃农,去开垦那些肥沃却无人耕种的河谷平原;或者组织起来,去海边煮盐、晒盐,解决营地日益增长的用盐需求。
语言不通?习俗不同?朱高煦对此不以为意。只要定下规矩,在新明的土地上,官方语言只有汉语。孩子们从小在汉人环境里长大,耳濡目染,不出两代人,自然就都说汉话,认同华夏了。至于那些老家伙,只要能干活,听得懂命令就行。文化?慢慢来,让原住民一点点认同中华文化。
想到这里,他不再犹豫,转身大步走出木棚。外面的风带着夜晚的凉意,却让他头脑更加清晰。他对着门口的亲卫道:“去,立刻召集所有亲卫队百户以上骨干,到议事堂开会!”夜色中,他的声音显得格外沉稳有力。一场即将到来的冲突,在他眼中,已然变成了一场扩大新明根基的狩猎。
议事堂内,油灯火光跳动,映照着在座众人凝重的面庞。亲卫队长及各队骨干陆续进入,脚步沉稳,平日里玩笑喧闹的声音消失殆尽。他们感受到朱高煦身上散发出的气势,那是一种风雨欲来的压迫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绝非寻常议题。
朱高煦目光扫过众人,如同鹰隼般锐利,在每一个人脸上停留片刻。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清晰:“之前向波瓦坦人借种子之事,诸位都已知晓。擅动部落的种子和幼苗,波瓦坦人不会罢休,冲突,不可避免。”
亲卫队长闻言,眼中瞬间迸发出兴奋的光芒,抱拳道:“王爷,弟兄们早就等这一天了!一声令下,必叫那些土人有来无回!”他的声音洪亮,带着渴望战斗的兴奋,仿佛即将到来的冲突是一场期待已久的盛宴。
朱高煦抬手,示意他冷静。“硬碰硬,自然可以。但我希望诸位看到的,不止是眼前的刀兵相见。”他略微停顿,加重语气,“此战,不仅要胜,更要借此机会,壮大我新明实力!”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没有领会朱高煦话中深意。亲卫队骨干李铁牛憨厚地挠了挠头,粗声问道:“王爷,属下愚钝,还请王爷明示。打退土人是自然,只是……臣服之后,又当如何处置?莫非要赶尽杀绝?”他的疑问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想法,战争的目的通常是击败敌人,而朱高煦的话,似乎指向更深远的谋划。
朱高煦走到那张绘制粗糙但标注清晰的舆图前,上面用炭笔勾勒出营地、河流、已知林地的大致轮廓。他修长的手指在代表营地外围,那片可能属于波瓦坦部落活动区域的空白处缓缓划过,最终落在一个点上。“打赢了,抓了人,然后呢?”他转过身,看着众人,“都杀了?那是蠢材才干的事。杀一个,就少一双手,咱们现在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手!”
他顿了顿,让这句话沉入每个人的脑海。“我的计划,”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是把他们,变成我们的劳动力!彻底打垮他们的反抗意志后,俘虏,要分类安置。打散他们原有的头领和组织,一部分人变成我们的佃农让他们去开垦种植田地,而田地归属权是移民们的,他们要上缴的地租由田主决定,上缴税收由田主缴纳。”
亲卫队长眼神一亮,似乎明白了什么。
朱高煦继续道:“还有一部分人人熟悉这片土地,知道哪里有矿石,哪里的木材好,怎么在林子里打猎。这些,都是咱们急需的知识和劳力!让他们去伐木,咱们要建城造船;让他们去开山修路,打通去内陆的通道;咱们营地不是一直缺盐吗?正好,让他们去海边,建盐场,煮盐!晒盐!管够!”
另外一位亲卫队员挠了挠头,瓮声瓮气地问:“王爷,可他们说的话咱们听不懂,咱们的话他们也听不懂啊,咋使唤?”
“那就教!”朱高煦斩钉截铁,“先从最简单的开始,‘干活’、‘吃饭’、‘停下’,这些总学得会吧?再派几个识字的弟兄,专门教他们说汉话。尤其是那些半大孩子,把他们和咱们移民的孩子混在一起,办个蒙学堂,不用学多精深,先认字,先说流利的汉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