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苻坚——从“别人家的孩子”到淝水惨败的悲情霸主(1/2)
建元十九年,淝水河畔,残阳如血,染红了滔滔江水,如泣如诉地流淌着。苻坚站在岸边,紧紧攥着缰绳,手指因过度用力而泛白。他的目光越过宽阔的江面,凝视着对岸东晋军队那猎猎飘扬的旌旗,耳边不断回荡着此起彼伏的哭喊,那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恐惧之声。
这位曾经豪情万丈的前秦天王,如今却显得如此狼狈不堪。他身上的龙袍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沾满了泥浆,褶皱间还夹杂着枯黄的树叶,在萧瑟的江风中凌乱翻飞,仿佛在诉说着他的落魄。
苻坚转过头,看着身旁同样灰头土脸的苻融,嘴角勉强扯出一抹苦涩的笑:“朕怎么就……输得这么彻底?”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充满了无奈和绝望。
江水依旧翻涌着,浪花拍打着河岸,发出阵阵声响。那声音在苻坚听来,仿佛是对他的嘲笑,嘲笑他这位传奇帝王从巅峰到坠落的魔幻人生。他的鬓角不知何时新添了几缕白发,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刺眼,仿佛在提醒他岁月的无情和命运的无常。
一、别人家的孩子的逆袭之路
苻坚出生在一个动荡不安却又充满机遇的时代。那是一个五胡纷争的乱世,各方势力割据混战,民不聊生。然而,在这乱世之中,苻坚的祖父苻洪却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关中地区逐渐崭露头角,站稳脚跟,为苻氏家族积累了雄厚的实力。
苻坚自幼便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权谋与争斗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之下,他对权力和政治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洞察力。然而,与其他鲜卑贵族子弟不同的是,苻坚并没有沉迷于打猎斗鹰、游手好闲的生活,也不会整日在酒肆中醉生梦死。相反,他对这些玩乐之事毫无兴趣,反而对书籍充满了热情。
每当夜幕降临,苻坚总是会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点起一盏摇曳的烛光,然后静静地捧起《孙子兵法》《论语》等典籍,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他的眉头时而微蹙,时而舒展,仿佛书中的文字都变成了有生命的精灵,与他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
在那微弱的烛光下,少年苻坚的身影显得有些单薄,但他的眼神却异常专注,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他不仅刻苦研读中原文化经典,还对军事谋略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与族中长辈探讨兵法,分析时局,其见解之独到,常常令众人惊叹不已。
就这样,苻坚在书籍的海洋中畅游,不断汲取着知识的养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卓越军事才能的青年才俊。
苻坚的堂兄苻生继位后,整个前秦都被一股恐怖的氛围所笼罩。苻生的性格极其暴虐嗜杀,他的眼睛里似乎只有鲜血和死亡。无论是谁,只要稍有一点让他不顺心的地方,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大开杀戒。
在这样的统治下,朝中的大臣们都生活在恐惧之中,他们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会丢掉性命。有一次,苻生在酒后心情非常不爽,他突然拔出佩剑,用剑尖指着跪在殿下的苻坚,恶狠狠地威胁道:“我今天心情很不好,看你不顺眼,我要砍了你的脑袋!”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生死危机,苻坚并没有丝毫的慌乱。他面不改色,镇定自若地开始背诵起《论语》里的“仁者爱人”。苻生举着刀,一时间竟然愣住了,他醉眼朦胧地看着苻坚,嘴里嘟囔着:“你这个书呆子,背这些有什么用?”
苻坚并没有被苻生的话吓到,他不卑不亢地向苻生作揖道:“陛下,《论语》中说‘仁者爱人’,如果陛下能够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那么大秦必定会成为万世不朽的基业啊!”
苻坚的这番话,让苻生的杀意稍微减轻了一些。他虽然还是有些醉意,但也觉得苻坚说得有些道理。最终,苻生放下了手中的剑,放过了苻坚。
然而,这一次的经历却在苻坚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政变的种子。他意识到,苻生这样的暴君不可能长久统治下去,而自己如果想要拯救前秦,就必须采取行动。
当天夜晚,万籁俱寂,苻坚却并未入眠。他心中暗自思忖着苻生的残暴统治,深知若不采取行动,前秦必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于是,他决定秘密联合朝中那些对苻生心怀不满的大臣们,共同策划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
这些大臣们同样对苻生的暴行深恶痛绝,他们与苻坚一拍即合,迅速展开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他们暗中联络各方势力,拉拢可靠的军队,同时严密监视苻生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破绽。
在这紧张而又刺激的筹备过程中,苻坚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决断力。他巧妙地布置着每一个细节,确保政变能够顺利进行。而那些大臣们也都各显神通,为政变的成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终于,经过数日的精心策划,政变的时机终于成熟。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苻坚率领着他的亲信们如鬼魅一般潜入皇宫。苻生此时正在寝宫熟睡,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毫无察觉。
苻坚等人迅速控制了皇宫的要害部位,将苻生的卫队一举击溃。苻生在睡梦中惊醒,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惊恐万分,试图反抗,但已无力回天。很快,他就被苻坚等人抓获。
苻生被废黜后,苻坚顺理成章地登上了前秦天王之位。他的智慧和勇气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前秦的臣民们对这位新天王充满了期待。苻坚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他决心励精图治,带领前秦走向繁荣昌盛的道路。
登基后的苻坚,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照亮了前秦黑暗的天空。他在皇宫门口高高地挂起了一块硕大而醒目的“招贤榜”,那榜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在向天下宣告着他求贤若渴的决心。这一举动犹如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消息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无数有识之士闻风而动,纷纷涌向京城,希望能在这场公开选拔中一展才华。
他摒弃了传统的门第观念,亲自面试那些来自寒门的子弟。无论他们的出身贵贱,只要拥有真正的才学和能力,都有机会得到他的重用。这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胆尝试,打破了长久以来社会阶层的壁垒,为那些有才华却无背景的人提供了一个崭露头角的平台。
有一天,一个名叫王猛的布衣前来应试。王猛虽然家境贫寒,但他自幼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对天下大势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当苻坚与他交谈时,两人从治国方略谈到天文地理,话题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流畅,彼此之间的默契和共鸣让他们越聊越投机,仿佛遇到了知音一般。
苻坚激动地抓住王猛的手,感慨地说道:“孤得卿,犹玄德之遇孔明也!”然而,这一举动却在氐族老臣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他们对苻坚重用汉人王猛感到极度不满,纷纷跳脚反对道:“陛下,王猛是汉人,咱们氐族兄弟才是自家人啊!怎能将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他呢?”
面对氐族老臣们的强烈反对,苻坚却毫不动摇。他坚定地摆摆手,目光如炬地看着众人,沉声道:“诸位爱卿,孤用人唯才,不论出身。王猛之才,实乃国之栋梁,若不能为孤所用,实乃国家之损失。孤意已决,诸位不必多言!人才不分胡汉,谁行谁上!”在苻坚的大力支持下,王猛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苻坚最得力的助手。
在王猛的辅佐下,苻坚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创业之路”。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了前燕身上,当时的前燕国力强盛,疆域辽阔,占据着广袤的土地。然而,苻坚并未被这强大的对手所吓倒,他冷静地分析局势,精心策划,制定了一套详尽而周密的作战计划。
在战场上,苻坚身先士卒,亲自率领前秦军队冲锋陷阵,他的英勇无畏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前秦军队如同一群猛虎下山,气势磅礴,勇猛异常。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前秦最终成功地灭掉了前燕。
然而,苻坚与其他征服者不同,他并没有在胜利后大肆掠夺前燕的财富。相反,他将慕容氏家族的金银财宝全部赏赐给了百姓,这种慷慨之举赢得了民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紧接着,苻坚的目光转向了前凉。面对前凉,他采取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一方面展示出强大的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又给予前凉一定的优待和宽容。这种策略很快奏效,前凉迅速被苻坚收服。
不仅如此,苻坚还展现出了他的宽容大度。在征服前凉后,他并没有对被俘的张天锡进行严厉的惩罚,反而赐予他一笔“安慰金”,让张天锡能够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