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奔赴边关(1/2)
太后下了懿旨,要留李星言在宫中侍疾。
胤舜接旨后,于公公将他拉到一旁:“王爷莫要着急,太后也是身不由己,你且安心前去,李少爷会平安无事的。”
胤舜不解:“公公,是皇兄的意思?”
于公公不敢多言,只说了一句李少爷天资聪慧,盯着他的人很多,便匆匆离去了。
胤舜大致也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当初他将兵符交给太后,也是因为怕皇上翻脸,如今他又重得兵符,皇上经过了晋王的事之后,当然也会怕他翻脸。
而李星言聪慧过人,如果两人想要谋反那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过,好在入宫前,李星言就说了如果他回不来,就让胤舜先行出发,但是把初一和博轩留下,切记不可忤逆皇上。
想来,这种情况,他早已考虑到了。
虽有担忧,但胤舜相信李星言一定可以化险为夷,于是第二日清晨一大早,胤舜便带着军队粮草出发了。
对此,皇上才算是放了心。
杜成义作为副将跟在胤舜身边,一路上都在唉声叹气,倒不是因为怕打仗,而是他这一走短则两三个月,长则一年两年的,更不知道还没有命活着回来。
原本他是想问问刘大人愿不愿意跟他一道去的,但刘大人得知他要去打仗后,竟然面露喜色,还主动帮他收拾细软,这话也就没能问出口。
这么久以来,倒是他一直说着要负责,刘大人似乎很是被动,哎,就这样吧,自己也不一定能活着回来,就放对方自由吧。
而刘大人在家里等了一夜,也没能等到付杜成义说要带他一起去。
气得直跺脚,嘴里叽里呱啦的骂着:“不负责任!不想带就不带,连句道别都没有!那就休怪我无情了,明儿就让媒婆找个好人家提亲,等你回来,就抱着儿子去气死你!”
说是这样说,可这刚过了三日,刘大人就开始哭哭啼啼的跟皇上说他要辞官回乡。
他原就不是特别大的官,皇上瞧他也无心为官,便允了。
此时,博轩找上了他,央求他再过上两日走,届时可能需要他帮忙带人出城。
李星言在永寿宫的偏房里还算听话,只是据宫里小太监小宫女们传言,他足不出户,吃食什么的都是放在门口,他吃了又给递出来,说是王爷什么时候回来,他什么时候出来。
皇上对此并无意义,左右他不过是用李星言来牵制胤舜,只要胤舜安心打仗,李星言最后是死是活又与他何干呢?再说,这样聪明的人不属于自己,那便留不得。
几日过后,皇上的心思也就没在李星言身上了,他还得审问路宜,毕竟淑妃的毒还没解呢。
这日,博轩入宫去见太后。
他是来送解药的,这是胤舜派去找多伦奇的人带回来的,不仅可解狐貍毒,还有一味可解孔雀晒出那些粉末的毒。
“你为何不直接送去给皇上?”太后疑惑。
博轩跪在地上,朝皇后磕了三个头。
“你这是?”
“太后娘娘,博轩有一事相求……”
他要带李星言出宫,初一和刘大人已经在宫外等着了。
太后对于博轩的身世也知晓一二,没有故意为难他,但依旧拒绝了这个请求。
“不是哀家不放人,而是我大梁不可再生事端。”
“那一人换一人如何?”
“怎么个一人换一人?”
博轩低声说道:“放他走,我留下。”见太后还有迟疑,博轩继续道,“太后,即使皇叔身边没有李星言,皇上也未必会放过他。”
太后身形一止,不仅想起了当年战死沙场的慕容将军,功高盖主,必当死得其所。
随后,太后扔给博轩一枚令牌:“就说哀家午睡,你自个儿拿的。”
“谢太后。”
太后转身走了几步:“罢了,叫舜儿不要回来,你也走吧,这皇宫就别回来了。”
宫墙牢笼,锁住了多少青春年华,锁住了多少痴男怨女,这些日子她也想明白了,当年她辅佐皇帝登上皇位,为的不就是让胤舜可以自由么,但如若这深宫容不下他了,那就该当他离去了。
不过同样的,她要承受这骨肉分离之痛,那皇帝也该感同身受,所以,她要连博轩一起放走,这才公平嘛。
博轩喜极而泣,拽着令牌就跑去接李星言。
为了保险,李星言换上了太监的衣服,两人拿着太后的出宫令牌很快就出了宫。
刘大人的马车停在宫门不远处的拐角。
初一见到博轩时,先是一惊,随后也禁不住热泪盈眶,第一次主动冲过去抱着他,本来打算用他换出李星言,都已经准备好被这宫墙阻隔了。
李星言拒绝吃狗粮,催促两人先上马车再说。
当看到车里还有刘大人时,他愣了一下,脱口而出:“刘大人,你也是去找杜将军的?”
刘大人没说话,脸色不太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