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大西洋之王 > 第五百六十七章 倒霉的马泰尔家族

第五百六十七章 倒霉的马泰尔家族(2/2)

目录

如果这些还不够,再想想在三叉戟河之役战死的勒文亲王和一万多恩战士,马泰尔真的好惨!

众所周知,在三叉戟河战役中,雷加王子战死,获胜的篡夺者军队一路南下,不料却被等在西境的泰温抢了风头。

后者在得知三叉戟河的战果后,立刻带着手里的12000人马东进君临,在叛军抵达之前拿下了城市,终结了坦格利安王朝。

之后不久,奈德率领篡夺者军队继续南下,以和平的方式解围了风息堡,篡夺者战争到此宣告结束。

在通常的观点中,人们常常将三叉戟河战役看作是坦格利安王朝战败的标志,而泰温拿下君临则被视作“偷桃子”的行为。

然而在《冰与火之歌的世界》中,亚达尔学士却对泰温的行为有着不一样的描述:

泰温公爵起初并未参战,直到战争末期才统帅西境大军出征,为劳勃?拜拉席恩拿下君临和红堡,亲手终结延续近三百年的坦格利安王朝。

即便排除了亚达尔学士讨好兰尼斯特的用意,这样的话出现在一本严肃的作品中也仍然有它的道理。

问题接踵而至,泰温的出兵对篡夺者战争的结果来说,究竟是投机取巧还是意义重大呢?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看西境的动员能力。

根据五王之战中的数据,泰温在打击河间时集结了35000人,自领20000,詹姆统帅剩下15000。詹姆部损失殆尽后,史戴佛集结了10000新军,结果又被罗柏歼灭。

然而即便如此,达冯?兰尼斯特仍然能从兰尼斯港集结出一支大约5000人的新军。

由此可以估算西境的动员能力应该在五万人左右,而考虑到兰尼斯特家族的财力,这个数目在加上佣兵之后甚至可以变得更多。

拥有超过五万人的极限动员能力,泰温却只出动了一万两千精兵,这显然无法说服人们相信他打算成为战场上的重要角色。

那么,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泰温的用意很简单——他精心挑选12000人,时刻关注三叉戟河的战况,就是为了抢在篡夺者战争之前抵达君临。

一旦篡夺者获胜的消息传来,他将立刻加入战局,星夜兼程东进首都,替篡夺者终结坦格利安王朝。

换句话说,泰温确实想当那个摘桃子的人。

但一个摘桃子的人凭什么能在战后位列国丈呢?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了——三叉戟河战役后各方势力的实力对比。

对篡夺者而言,三叉戟河战役绝不轻松,虽然战局在劳勃击倒雷加的那一刻已经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任何损失。

在此姑且将战役后的篡夺者军队数目估为30000。

30000篡夺者军队顺势南下,在他们的视角中,由于并不清楚泰温公爵已决意加入他们,因此此时除了河湾地军队,西境也是他们潜在的敌人。

西境的动员能力之前已经谈过,来谈谈河湾地。

根据五王之战中西境和河湾地军队在黑水河合兵后的数据来看,河湾地在剔除海塔尔家族后的动员能力在五万左右。

而根据血龙狂舞中海塔尔家族在第一次腾石镇之战中远大于9000人的数据,剔除掉培克家族的一千人(血与火)以及其他河湾地绿党军队(总共约1500~2000)。

再加上他们在蜜酒河之战的损失,海塔尔家族在战争之初应该动员了一万人左右的兵力。

而根据《血与火》中海塔尔家族在损失殆尽后仍然有能力从旧镇的街道上动员出万人以上的大军,以及正传中他们能动员出三倍于任何一个诸侯的描述来看,海塔尔家族的动员能力应该在一万五千到两万人左右。

两者相加,整个河湾地的动员能力应该在七万人以上。

而北境的极限动员能力应该在37000到44000人之间,在此取40000为整。

但奈德并没有把这四万人全部带来,这有两个原因:

1.北境地广人稀,动员所需的时间远长于南方六国;

2.篡夺者战争爆发的时间在错误的春天一年后,而这意味着北境需要相当数量的劳动力留下参与农业生产,否则将没有充足的粮食过冬。

根据战局的进展来看,奈德所拥有的动员时间不会多于他的儿子罗柏在五王之战中拥有的时间,甚至比后者更少。

根据罗柏南下时动员的18000人来看,奈德南下时带领的军队数量应该在10000~15000左右,而这意味着,在北方仍然拥有25000人左右的动员潜力。

这就是说,此时篡夺者和河湾地王党的实力对比应该在30000+25000:70000+。

而根据马丁本人透露的信息,北方部队的铠甲大约处在诺曼征服水平,南方部队的铠甲大约处于百年战争水平。

也就是说篡夺者军队除了要面对人数上的劣势,还要面临部分部队在装备上的落后。

除此之外,身处龙石岛的韦赛里斯对铁王座的宣称也远比劳勃要强,而一旦风息堡陷落,篡夺者的士气也要遭受巨大打击。

在这个环境下,泰温的偷桃子行为在客观上扭转了篡夺者和河湾地军队的实力对比。

除了君临的一万两千人,泰温留在西境的四万潜在动员能力也让高庭不得不重新审视战争的局势。

不同于树大根深的史塔克、艾林、兰尼斯特家族,提利尔家族对封臣的约束能力并不强大,而战场天平的改变也无疑会动摇河湾诸侯继续作战的决心。

梅斯?提利尔不可能不清楚这点,因此当奈德的军队抵达风息堡时,和平的解围才得以发生。

因此,三叉戟河战役的确是叛军打赢篡夺者战争的关键,但这个关键并不在于他们杀死了雷加或击败了四万王军,而在于他们的胜利促成了西境的加入。

人们常常说泰温在战后位列国丈得益于他抓住时机偷了桃子,倒不如说这是西境的实力在那个特殊的局势下带来的必然结果。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