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827章 女子权益

第827章 女子权益(1/2)

目录

朱由检对葛成一案置之不理,无疑让陈继儒感到不满。

但是不等他根据抗税规定继续反驳,对当今皇帝更了解的张溥便率先道:

“葛成抗税,事出抗租抗税办法规定以前,故而其应当被定罪。”

“但是其情尚有可悯之处,时任苏州知府朱枢密,称其为‘壮士’。”

这让朱由检对此案,不得不更加重视——

朱燮元是长城督师、是他重用的帅才。如果因为一桩旧案牵扯到他,会影响朝堂安稳。

所以朱由检详细了解葛成案的经过,在张溥、陈继儒等人七嘴八舌地回应后,抓住一点询问道:

“葛成有没有杀人?”

“是否杀死税吏?”

陈继儒闻言讷讷,张溥主动回道:

“葛成抗税之时,曾缚税官六七人投之于河,且焚宦家之蓄税棍者。”

“时任朱知府抚定之。”

朱由检这下不满了,厉声道: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此为汉高帝约法三章,历代都要遵循。”

“葛成既然杀人,就应受到惩处,更何况杀官如同造反无异。”

“朕今日就明确一条规矩,无论抗租抗税,还是其他和平抗议活动,都不得趁机杀人伤人、或者盗窃物品。”

“否则就定为民变,依法追究责任。”

“公民委员会,要制定出详细的法案,作为审判依据。”

“不能鼓励人杀官造反,破坏大明安稳。”

这番话语,无疑明确了葛成是罪犯,是不可能被翻案的人。

如果按照重制礼乐后的法律重新审理,葛成甚至会被定下杀头之罪。

其他曾经参与杀害税吏的人也要追究,不单单降罪葛成一人。

陈继儒明显是知道葛成是顶罪的,承担了其他人的杀官罪行。

所以他在听到皇帝的决定后,顿时感到无言以对——

现在葛成已经死了,其他杀官的人却有可能活着。这些活着的人,一定不愿意看到葛成案重新被审理。

尤其是他不可能鼓励民众杀官造反,否则朝野士绅都会把他抛弃——

对这些人来说,他们想获得抗税的权力,少缴纳些赋税。却不希望地方陷入混乱,天下因此不稳。

所以陈继儒思索之后,只能在心里对葛成说声抱歉,把他的事埋在心里。

同时,他对皇帝把抗租和抗税并列,感到有些不适——

这个政策已经在苏州实施,也是很多苏州佃农支持雇工协会的原因。

苏州士绅对此很是不满,陈继儒没少听到他们抱怨。

他估计抗租抗税这个权利,以后在国会上少不得继续争论。

这让他心中对“伴君如伴虎”有了更深的认识,深刻认识到当今皇帝为何被很多人敬畏——

这位陛下看似好说话,但在一些事情上,却比先帝还固执。

要是惹恼了他,后果可能更坏。

所以接下来的事情,有些波澜不惊。皇帝说的话他们都记着,却很少对此发言讨论。

——

朱由检对此也不理会,他习惯了把群臣的沉默当成默认。

在安排了公民权益委员会的职责后,总结道:

“公民权是平等的,所有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惟一的例外是被选举权,只有成为知礼守礼的公士,才有被选举的权利。”

“其他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尊严权、公正权等等,不分性别、族裔、信仰、职业……,大明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眉公这下知道,应该如何对待女子?”

陈继儒明显感到愕然,惊讶道:

“陛下的意思,是女子也可以做官,可以被选举为议员?”

朱由检理所当然道:

“女子当然可以做官吏,宫中就有女官。”

“以后一些文书之类的工作,可以酌情让女公士担任。”

“女子可以有才学,并且有地方发挥。”

这是对陈继儒“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当面否定,陈继儒心中不满之极,辩解道:

“陛下,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

“其他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的女子,反而不如不识字、在家安分守己。”

这是他内心的激愤之言,刘宗周等人听到后,却觉得颇有道理。

刘宗周附和着道:

“《尚书·牧誓》有云: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夏有妺喜、商有妲己、周有褒姒,上古三代皆因此亡国,请陛下引以为鉴!”

钱谦益等人,也举出汉唐的吕后、武后、太平公主等例子,说明牝鸡司晨不可取。

朱由检没料到他们这么坚决反对,再想到后世一些女法官的所作所为,妥协道:

“女子和男子擅长的能力不同,让她们去做司法等事务确实有些不妥。”

“这样,你们和女子学堂的先生商议一下,看看女子能在哪些衙门担任官吏、适合哪些职位。一定要留出位置,让她们有发挥才智的空间。”

“在那些衙门和职位外,别的地方不使用女子,只用男子做官吏。”

“朝廷不能没有女官,要给女子做官的权利。”

这是退了一步,不打算大规模任用女子当官吏。毕竟现在受教育的女子不多,很多才女也无法胜任官吏。朱由检打算先确定男女平等、女子可以当官再说,更多的让她们以后自己争取。

刘宗周等人想到内廷不可能没有女官,教坊司等衙门也确实需要女人,勉强认可了这一点。他们决定对女子能担任的职务严格限制,不至于出现“牝鸡司晨”。

陈继儒听到君臣协商的结论后,知道“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已得不到支持,又为自己辩解道:

“臣书中的‘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其实源自古人。”

“书中记录这句话也并非针对女子,而是以才德评判世人。”

“如今既有误解,臣会在书中删去这句古人言语,不使它流毒后人。”

朱由检这下满意了,觉得陈继儒如此能屈能伸、是个能合作的人,欣慰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