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跨时代的货币理论!(1/2)
贾宜生坐在书房里,眉头紧皱,手中拿着一张大秦印发的纸币,心中的疑惑愈发浓重。
这薄薄的一张纸,竟然能够当作真正的货币使用,而且还被天下人广泛接受,这究竟是为何呢?
难道天下所有人都如此愚笨,看不出其中的端倪吗?
经过深思熟虑,百思不得其解之后,贾宜生决定首次给离石写一封密折,向离石请教纸币蕴含的天地至理。他此举并非是为了阿谀奉承、向离石汇报自己的功绩和所作所为,而是真心实意地想要请教一个困扰他许久的问题。
在贾宜生看来,虚心求教并不丢脸,即便是如墨家宗师南山子那般学富五车之人,不也时常与离石书信往来探讨学问么?
然而,贾宜生终究还是要点脸面的。作为堂堂大秦帝国的首相,若频繁向皇帝呈上密折,难免会让人觉得他能力有所欠缺,难以胜任首相之位,所以他只能采取密琴奏的方式。
所以,平日里除非心中实在有难解的困惑,困扰他执行秦皇的国策时,他才会以奏折的方式请教离石,当寸,离石就是就是向他简述了政治经济学,以及货币的起源理论,为他解惑,否则他绝不会轻易给离石写密折。毕竟,整个大秦唯有离石对工业化之事了如指掌,而在具体施政过程中,一旦遭遇难题,除了向离石请教之外,似乎别无他法。
当然,贾宜生心里也很清楚,身为首相,也就是相当于秦朝时期的丞相,地位尊崇,堪称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若是事无巨细皆通过密奏呈报于圣上,恐怕会遭人非议,认为他能力不足德不配位。
可若是仅仅因为请教学问而偶尔呈递密折,倒也不至于惹人耻笑,只要把控好密奏的次数即可。
这样一来,在外人眼中,他依旧是那个足智多谋、能担大任的丞相。这对自己的声望也没有损害,贾宜生第一个请教的问题,就是纸币如何成为真正的钱,纸币能不能敞开了无节制印刷?
想当初,那还是大秦刚刚建立国家的时候啊!此时的他还身处广袤无垠的草原之上,置身于那座名为光明城的地方。
那个时候,不仅要铸造金银铜钱,就连铁钱也曾被铸造过。然而,当时的大秦却不得不亲自铸造货币,因为局势所迫,因为生产力不足,因为太穷!
后来,当大秦终于打回中原之后,情况却变得愈发艰难起来。此时的大秦已然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金银这等贵重之物不仅数量稀少,而且价值过高,实在不太适合作为日常流通的货币使用。
要说最合适用来制造钱币的材料,那就非铜莫属啦。只可惜啊,偏偏大秦最为缺乏的便是铜这种资源,铜矿都在南方汉人的控制区,因为只有汉人王朝掌握了铜矿开采、冶炼技术。
由于之前五胡对于中原地区的肆意摧残和破坏,不仅是文明程度上的摧毁,焚烧书籍、折毁城池,填埋沟渠,将良田变成草地,肆意定期屠杀北方汉人,这简直是毁灭性的,五胡是冲着灭族去的,以至于大秦想要搜集一些青铜器都成了极为困难之事,更别提去寻找铜矿来开采了。
无奈之下,大秦只得选择铸造铁钱来暂时应对紧急状况,只有离石对铸造钱币兴趣不大,只关心墨家搞的工业体系建立,只关心农家能出多少食物。
再看看南边那些汉人吧,他们竟然污蔑大秦乃是来自草原的蛮夷之邦。如此一来,大秦所铸造出来的货币也就只能在内部小范围内进行流通了。
即便是与羌人做买卖生意,很多时候也只能采取以物易物这样原始的交易方式。
至于南方的那些世家大族、门阀势力,则压根儿就瞧不上大秦所织出的布匹。那么问题来了,究竟为何会出现这般情形?
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局面发生了转变呢?
尤其是在经历了与羯胡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