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5章 锦湖的未来(2/2)
这也将高海华虹的宏伟梦想彻底击碎。
西方国家为此还有过一段时间的喧嚣,嘲笑中国人妄想有了点钱就能搞起半导体产业。
其实。
高海华虹的失败,并不仅仅是被这两次金融灾难给击垮的。
半导体产业有过数次的产业链大迁移。
起初,美国半导体产业最为发达,却痴迷于技术和专利壁垒,所带来无需时间和金钱投资的丰厚报酬,因此,开始将产业链往听话的日本转移。
这第二次大迁移,是美国看到日本半导体产业,渐渐发展的如日中天。
日本的产品,更一度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大半份额。
为了打压高喊着“要超越美国”的日本,又将这些产业链往韩国迁移……
而高海华虹在晶圆厂上发力,恰好赶上日韩半导体产业争锋,更是在这场惨烈价格战中,成了被绞杀的“闯入者”。
秦向河选在这时候去投资晶圆厂。
除了忌惮《瓦森纳协议》,也是想趁之后几年半导体产业链的动荡,攫取些好处。
等到九七年亚洲金融风暴和千禧年互联网泡沫破裂。
锦湖有了一座晶圆厂托底,也就有底气去抄底全世界的半导体产业。
这些个考虑,自然没法和唐爸爸唐妈妈明说。
所以,他便抛出了苏联贷款的事,“叔叔、阿姨,之前,锦湖资金有点紧张,我去苏联贷款的事,你们都知道的,对吧!”
“是知道。”
唐爸爸和唐妈妈同时回答,也恍然的对视一眼。
明白,秦向河投资这项目的念头,从哪来了。
只,二十多亿对内地的无数公司来说,都等于是天文数字一般。
可对于动辄几十亿、乃至上百亿、数百亿的晶圆厂投资,这点根本不够看。
更何况,这笔钱本就是借来缓解锦湖资金压力的。
“除了这些。当时考虑到想往外发展,所以,又以香港那边公司的名义,顺带去苏联也贷了些。”看唐爸爸和唐妈妈惊愕模样,秦向河一笔带过的又道,“这些资金,加上和香港一家公司达成的合作,前期启动资金,将不会低于五十亿。晶圆厂的总规模上,不下于一百五十亿!”
其实。
秦向河这里还是收着说的。
引进晶圆厂,可不光为了生产线。
还希望,能在这基础上,储备自已的半导体高端人才,不想等下一代晶圆出来后,锦湖还要想办法继续引进。
而这样的升级迭代研究,以及高精端人才储备,最后烧得钱,可能比建一座晶圆厂还要多。
故此。
声称的投资规模,到最后,可能会翻上几倍都不止。
除了上面的这些理由。
他还清楚,随着GSM组网完成,很快,就将迎来真正的手机时代,而这个市场,将是前所未有的庞大。
然,手机产品,晶圆厂又占据着核心地位。
不想在日后涉及手机产业,被人以此卡着脖子,逼成代工厂、贴牌工厂。
唐爸爸和唐妈妈,在听到晶圆厂时,就对规模有了印象。
但是,当听秦向河报出投资金额,仍被震撼的久久难以自已。
这个投资,可没法像荷桥电子工业园那样“投机取巧”,也就说,前期要实打实的由锦湖掏出那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