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迟来的巨龙:乌兰图雅使团抵达(1/1)
历史的车轮在广袤的欧亚大陆上碾过,乌兰图雅使团及张彦泽的加强师,自1675年春季从北京浩荡出发,其行程却远非一帆风顺。当队伍行进至帝国新设的准噶尔行省与哈萨克行省的交界地带时,遭遇了哈萨克汗国内部几个桀骜不驯的大部落发动的、规模不小的叛乱。叛军试图切断这条连接东西方的帝国命脉,劫掠商队。
面对突发情况,乌兰图雅展现出非凡的决断力与政治智慧。她并未选择绕道,而是命令张彦泽将军以雷霆手段迅速击溃叛军主力。张彦泽的加强师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龙威”坦克在草原上的首次实战便展现出恐怖的碾压能力,配合步兵和“云雀”直升机的空中打击,叛军顷刻间土崩瓦解。然而,乌兰图雅深知单纯的武力镇压只能治标。她凭借自己蒙古黄金家族后裔的尊贵身份和在这些草原部落中如同“女神”般的崇高声望(源于她对部落的尊重、公正的调解以及之前代表大明给予的援助),亲自出面安抚各部首领。她召集大会,重申大明保护商路、促进贸易、尊重各部传统的政策,严惩煽动叛乱的少数头目,同时慷慨地赏赐忠诚和归顺的部落。在她的恩威并施下,动荡的局势迅速平息,两个行省的部落重新归心。这场平叛与安抚,虽然耗费了数月时间,却彻底稳固了大明帝国在这片战略要地的统治,其深远意义远超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
因此,当使团庞大的队伍终于穿越安纳托利亚高原,于1676年的春天(比原计划晚了近一年),出现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亚洲一侧的斯库台(kudar),隔海眺望那座象征着东西方交汇点的伟大城市——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时,已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然而,这迟来的巨龙,其威势丝毫未减。
消息早已传遍全城。当悬挂着巨大明黄龙旗、由钢铁巨兽(坦克、卡车)和前所未见的“铁鸟”(直升机)组成的庞大使团,在张彦泽将军率领的、军容鼎盛、装备着令奥斯曼士兵瞠目结舌的先进武器的明军护卫下,缓缓通过金角湾上的浮桥(加拉塔大桥),进入欧洲一侧的佩拉区(Gata),并最终在托普卡帕宫外宽阔的皇家广场(今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区域)列阵时,整个伊斯坦布尔沸腾了,随即陷入了一种巨大的、近乎窒息的震撼与死寂之中。
**钢铁洪流的震撼展示**
按照事先的沟通和乌兰图雅的安排,在正式觐见苏丹之前,大明使团将在托普卡帕宫外的广场及周边开阔地进行一次小规模的、但极具冲击力的军事装备展示。这既是彰显国威,也是一种无声的威慑和谈判筹码。
穆罕默德四世苏丹在法佐·艾哈迈德帕夏及一众帝国核心重臣(包括新上任的远征军总司令卡拉·穆斯塔法帕夏、海军卡普丹帕夏等)的簇拥下,登上了托普卡帕宫面朝广场的高耸宫墙。为了看得更清楚,苏丹甚至命令撤去了部分遮挡视线的华丽帷幔。他踮着脚,努力望向广场,寻找着那位传说中的“漂亮东方美女”的身影。然而,首先映入他和大臣们眼帘的景象,却让他们瞬间忘记了美女,只剩下无与伦比的视觉与心灵冲击!
1.**钢铁巨兽的咆哮(坦克展示):**
十二辆“龙威”型主战坦克如同匍匐的钢铁巨兽,在广场一侧列成两排。它们庞大的身躯(长近7米,宽3米多,高2.5米)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峻的幽光,厚重的倾斜前装甲给人以坚不可摧的感觉。最令人胆寒的是那根粗壮的75毫米线膛炮管,黑洞洞的炮口仿佛能吞噬一切。
***机动演示:**随着指挥官旗语挥下,引擎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十二辆坦克同时启动,沉重的履带碾压着古老的石板地面,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和沉闷的轰鸣。它们并非缓慢笨拙,而是展现出惊人的灵活性与速度!快速转向、急停、原地掉头……沉重的钢铁之躯在广场上卷起烟尘,留下深深的履带印痕。它们甚至表演了碾压事先布置好的、模拟土木工事的厚重木墙和砖石矮墙。木墙如同纸片般被撕碎,砖石结构在履带下发出令人心悸的崩裂声,瞬间化为齑粉!这一幕让所有观礼的奥斯曼军官,尤其是经历过奇吉林泥泞困境的将领们,瞳孔剧烈收缩。他们的“沙希”巨炮需要多少牛马、多少时间才能移动?而眼前这些钢铁怪物,却能无视地形,快速机动,摧毁工事如履平地!
***火力威慑(空包弹):**展示的最后,一辆领头的“龙威”坦克将炮口缓缓抬起,对准了远处金角湾海面上一个无人小岛礁(已清场)。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发射空包弹,但声响和炮口焰极其震撼),炮口喷吐出巨大的火球和浓烟!虽然看不到实弹落点,但那雷霆般的怒吼和瞬间爆发的威势,足以让宫墙上的苏丹和大臣们下意识地后退半步,脸色发白。他们毫不怀疑,这一炮若打在君士坦丁堡那着名的狄奥多西城墙上,后果将不堪设想。
2.**陆上迅影(吉普车与卡车):**
十辆“游隼”防弹吉普车如同敏捷的猎豹,在坦克方阵外围进行高速机动表演。它们装备着轻机枪(未实弹),车身覆盖的轻型复合装甲在阳光下呈现独特的质感。其速度之快、转向之灵活,远超奥斯曼人见过的任何马车或骑兵。它们展示了快速护卫、穿插、火力支援(机枪塔转动瞄准)的能力。
五十辆重型军用卡车则展示了强大的运输和后勤保障能力。它们运载着全副武装的士兵(士兵们背着自动步枪,整齐划一地跳下车列队),拖着野战厨房、维修设备、甚至小型折叠桥梁模型,展示了这支军队强大的战略投送和持续作战能力。这庞大的后勤保障力量,是支撑远征的关键,看得奥斯曼的后勤官员们目瞪口呆,心中默默计算着需要多少骆驼和马车才能达到同等效果。
3.**颠覆认知的步兵利器(步枪与迫击炮):**
一个连队的大明陆军步兵在广场中央列队,进行轻武器演示。
***“全无敌3型”自动步枪:**士兵们展示了其惊人的射速(点射和短连发模式)、精准度(快速瞄准射击百米外的标靶,弹无虚发)以及**最关键的——雨中射击**!几台特制的高压水车模拟出倾盆大雨,雨水浇在士兵和武器上。只见士兵们从容不迫地拉动枪栓(示意动作),扣动扳机!“砰!砰!砰!”清脆的枪声在雨幕中依旧稳定地响起,标靶上瞬间增添新的弹孔!这一幕彻底印证了易卜拉欣帕夏临死前的哀嚎,也击碎了奥斯曼人对自身燧发枪的最后一丝骄傲。宫墙上,负责耶尼切里军团的将领们脸色惨白,他们引以为傲的火力,在对方这种无视天气、射速快、精度高的武器面前,简直如同孩童的玩具!
***“惊雷”八零迫击炮:**数门轻便的80毫米迫击炮被快速架设。操作手熟练地装填炮弹(训练弹)。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嗵!嗵!嗵!”几声闷响,炮弹被射向空中,划出高高的抛物线,精准地落在远处模拟的敌军堑壕区域(沙坑),炸起大片尘土(模拟爆炸效果)。其曲射能力、快速部署、对掩体后目标的打击能力,再次让奥斯曼将领们倒吸冷气。他们的臼炮笨重难以机动,而对方这种小炮却能随步兵快速推进,提供即时火力支援。
4.**苍穹的统治者(直升机登场):**
当人们以为震撼已经达到顶点时,天空传来了异响。那是一种不同于任何鸟类、也不同于风声的、低沉而有力的旋翼切割空气的呼啸声,并且越来越近!
十架“云雀”多用途直升机,如同神话中的钢铁巨鸟,从金角湾方向低空飞来,编队掠过托普卡帕宫的上空!巨大的旋翼搅动着气流,掀起猛烈的狂风,吹得宫墙上众人的袍袖猎猎作响,几乎站立不稳,华丽的头巾(turban)和头饰(Kavuk)都差点被吹飞。苏丹穆罕默德四世吓得紧紧抓住了御座的扶手,脸色煞白。大臣们更是惊呼连连,不少人下意识地跪倒在地,口中念诵着经文,以为神迹或末日降临。
直升机编队在广场上空悬停、盘旋,展示着完美的操控性。其中两架缓缓降落在广场预留的空地上,旋翼慢慢停止转动。舱门打开,数名全副武装、装备精良的大明特种侦察兵(由李安亲卫团精锐扮演)敏捷地跳下,迅速在直升机周围建立警戒。另外几架则展示了吊运轻型火炮模型、快速索降士兵(从数米高度)、以及模拟对地攻击(机枪塔转动瞄准,火箭发射巢展示)等战术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