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大明美洲帝国:日月旗的应许之地 > 第86章 建国

第86章 建国(1/2)

目录

宪法之议在新京掀起的波澜尚未完全平息,朱高煦的下一道指令,便已通过海路,向新大陆的每一个定居点投递这条指令。

新京直辖区之外,新郑州、新杭州、新威海、上海,这四个承载着故土记忆与新大陆希望的定居点,皆被这道指令彻底搅动。

指令内容简明扼要:各地方议事会,须严格依照刚刚颁布的《大秦宪法》相关条款,在最短时间内,推选出四名德才兼备之士,即刻启程,赶赴新京,参与组建帝国最高议事会!

《大秦宪法》!

这四个字,对于绝大多数远离新京权力中心的普通汉民而言,依旧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他们只知道,汉王殿下为这片新土地定下的根本大法。

“宪法?听着就跟咱们大明朝的《大诰》似的,是管着所有人的规矩吧?”新郑州的一处田埂上,几个刚歇息下来的老农叼着旱烟袋,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里正不是说了嘛,这宪法里头,有一条重要!”一个消息灵通些的汉子压低了声音,“说是往后啊,咱们种田的,也能选人去新京,跟那些读书人、大商人一块儿商量国家大事哩!”

“啥?!”旁边一个正喝水的老农差点呛到,“老天爷,这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俺们泥腿子,也能掺和朝廷的事?”

“可不是怎的!”那汉子一拍大腿,“还说啦,这名额,是定死的!咱们农民代表,必须占够数!”

在新杭州的一家临河酒楼里,气氛则更为热烈。

一群小商小贩围坐一桌,个个面红耳赤。

“诸位听说了吗?宪法里头,明明白白写着,咱们商贾,也能进那最高议事会!”一个身形微胖的绸缎庄老板激动地满脸放光,“而且,这议席的数量,跟那些自诩清高的儒生老爷们,一般多!”

“当真?!”同桌一个贩运皮毛的商人噌地站了起来,打翻了面前的酒杯也浑然不觉,“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可不是嘛!殿下圣明啊!”有人高呼,“想咱们商人,一辈子辛辛苦苦,赚点家业,还得处处看人眼色,动辄就被骂个‘重利轻义’、‘唯利是图’。如今,总算是有出头之日了!”

兴奋之余,亦有人带着几分审慎:“话虽如此,这宪法究竟如何,还得看日后施行。不过,能有这么一条,已是天大的恩典!”

在新威海的船坞旁,刚刚结束了一天劳作的工匠们,也聚在一起讨论着从军营里传来的消息。

“听说新京要开大会,选代表?”

“好像是,还要给咱们工匠留位子呢!”

“真的假的?咱们这群敲敲打打的,也能上台面?”

但无论如何揣测,朱高煦的指令是死命令。

各定居点的地方议事会,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们按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迅速组织提名和推选。

一时间,平日里只在田间地头、店铺货栈、学堂书斋里忙碌的各色人等,都被卷入了这场前所未有的政治浪潮之中。

有德高望重的老农,被乡亲们一致推举,他揣着那份盖着官印的文书,手都在微微颤抖。

有精明强干的青年商人,凭借着在新大陆开拓中积累的财富与人脉,顺利当选,眼中闪烁着勃勃野心。

也有饱读诗书的儒生,在经历了最初对“商人与农夫并列”的困惑与抵触后,开始重新审视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一切,带着复杂的心情接受了推举。

十月初,秋风送爽。

二十名肩负着各自定居点殷切期盼的议事会代表,搭乘船只,自海路向新京汇聚而来。

他们行囊简单,心中却都沉甸甸的。

大秦,这个刚刚诞生的国度,它的未来,似乎就与他们此行,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而新京,那座在他们想象中充满着奇迹与希望的都城,又将以何种面貌迎接他们这些第一批“民意”的使者?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

十月初,秋意渐浓,空气中都带着几分清冽。

二十名肩负着各自定居点无数双眼睛期盼的议事会代表,陆续抵达了新京。

他们中,有皮肤黝黑,手上布满老茧,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老农;也有常年奔波,眼神中透着精明的小商小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渴望;更有那些饱读诗书的儒生。

新京,这座拔地而起的都城,此刻完全被一种难以用言语形容的亢奋情绪所包裹。

建国大典的日子,就定在了永乐八年,农历十月初十。

双十之日,既求一个十全十美的好兆头,也象征着一个全新的开始。

这一天,天空澄碧,万里无云,微风和煦,拂面不寒。

新京城外,那片平日里供定居点居民集会、活动的开阔广场上,早已是人山人海,黑压压的一片。

一座临时搭建起来的高台,坐北朝南,在广场北侧显得格外醒目。

高台两翼,一排排亲卫士卒身着崭新的军服,如松柏般挺立,他们手中紧握着刚刚列装的神威铳,乌黑的铳口在阳光下泛着幽冷的金属光泽,无声地诉说着这个新兴国家的强大武力。

高台之下,除了那二十位从各个定居点远道而来的议事会成员,还有近千名新京本地的居民。

他们拖家带口,一个个伸长了脖子,踮着脚尖,都想亲眼见证这个足以载入史册的瞬间。

吉时已到!

“殿下驾到——!”

内侍尖细却极具穿透力的唱喏声划破长空,广场上鼎沸的人声戛然而止,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视线,齐刷刷地投向高台一侧。

在万众期待的注视下,朱高煦身着一袭代表太子身份的黄色九章纹龙袍,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一步步走上高台。

他的身后,有侍从高擎着巨大的明黄伞盖,更衬托出他的不凡气度。

他面容平静,步伐稳健,每一步都像踏在所有人的心坎上。

稳稳立于高台之巅,朱高煦的目光扫过台下。

那些黝黑的脸庞,那些布满风霜的容颜,那些充满着热切与期盼的眼睛,尽收眼底。

一股难以抑制的豪情在他胸中激荡。

他缓缓抽出腰间佩剑,剑身在秋日明媚的阳光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如一道闪电划过。

剑尖猛然直指苍穹,他的声音,蕴含着无尽的力量,清晰地传入广场上每一个人的耳中。

“今日起,日月所照之新土,皆为秦疆!”

“今日起,我等,皆为大秦之子民!”

声音如同平地惊雷,又似滚滚洪流,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台下,是死一般的寂静,旋即,如同火山爆发一般,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冲天而起!

“大秦!大秦!”

“殿下千岁!大秦万年!”

朱高煦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待欢呼声稍稍平息,他继续宣布,声音依旧洪亮。

“大秦初立,百废待兴。”

“然,国不可无君,亦不可忘本。”

他话锋一转,声音变得更加沉稳有力。

“我大秦,仍奉大明如今的天子正朔,沿用永乐年号。”

“大明皇帝陛下,仍为我大秦帝国名义上之天子。”

这话一出,台下顿时起了些微的骚动。

那些儒生出身的官员和代表们,反应各不相同。

有人长出了一口气,觉得此举甚好,合乎纲常礼法,不失为臣子之道,也避免了直接称帝可能带来的非议。

也有人眉头微蹙,心中不免有些困惑,不明白这位殿下究竟打的什么算盘,明明已经开天辟地,为何还要奉他人为名义上的君主。

朱高煦将台下众人的神态变化看在眼里,并不意外,他接着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