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新军团(1/2)
《大秦宗教事务管理法》已经发布。船队也已经起航,前往瀛角城运送滞留在那里的一万多移民。
然而,对于朱高煦而言,人口的涌入,既是喜悦,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新京城内,大秦内阁议事的房间内。
一场事关帝国未来的军事会议,正在召开。
国防部的几位核心将领,以及内阁的主要辅臣,悉数到场。
朱高煦端坐主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上的如今大秦的行政范围地图。
“诸位,瀛角城的一万移民不日将至,加上先前陆续抵达的人口,我大秦在新大陆的汉民数量,又多了不少。”
他环视众人,开门见山。
“人口多了,是好事。但随之而来的,便是更迫切的防卫需求。现有的军力,捉襟见肘。有了足够的军队,才能更好的保护大秦的所有疆土,给大秦的敌人带来沉重的打击。”
国防部尚书,一位既懂一点军事,又在大明有过科举功名的官员,出列躬身:“殿下所言极是。目前我军主力,多是自大明带来的亲卫,总数不过百人。若分散驻守,则兵力单薄;若集中一处,则其余地方空虚。长此以往,恐生变数。”
内阁首辅林永康亦点头附和:“国防部所虑不无道理。随着垦殖区的扩大,与内陆一些尚未归附的部落发生摩擦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朱高煦听着臣子们的分析,心中早已有了定计。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拿起一根细长的木杆,点在了新京的位置。
“孤的设想是,建立我大秦的军事体系,设立两大主力军团,作为帝国武装力量的基石,以此为基础渐渐完善我大秦的军事力量。”
此言一出,在场的将领们精神一振。
内阁辅臣们也露出了关注的神情。
“其一,为‘第一军团’!”朱高煦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此军团,将是我大秦的核心战力,兵员必须是汉家良家子弟,户籍清白,家世可靠。初步计划招募一千人。”
他顿了顿,看向国防部尚书。
“军饷方面,孤也已有了考量。第一军团士卒,服役期定为五年。役期之内,每月发放五钱银币作为军饷。”
五钱银币!
这个数字让在场的几位将领都有些动容。
在大明,寻常卫所兵丁,基本不用军饷,卫所士兵平时在田里耕种,以田养家,哪里来的什么军饷,而且如今卫所的基础士兵的田被上级军官兼并了不少,卫所士兵的收入更低了。
朱高煦继续说道:“这还不是全部。凡服役期满五年,无有劣迹,光荣退伍者,一次性发放一百两银币的退伍费!退伍后若国家发生重大战事,退伍的士兵优先征兆!”
“一百两!”
这次,连内阁的几位辅臣都有些惊讶。
一百两白银,在如今的新大陆,足以购置大片土地,或者做一笔不小的生意,真正实现安家立业。
国防部尚书激动地开口:“殿下,如此厚赏,何愁无人踊跃参军!只是…财政上,是否能够承担?”
财政部尚书,原户部尚书,此刻上前一步,略作沉吟后答道:“殿下,若仅以一千人计,每月五百两,一年六千两。五年军饷加上退伍金,平均每名士兵的总支出约一百三十余两白银。若分摊至五年,每年财政压力尚可控。何况,军人退伍后,有了这笔钱,无论是开垦土地还是投入工商,都能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最终亦能反哺帝国税收。”
朱高煦满意地点头:“财政部的账算得很清楚。这笔投入,是值得的。我们要让帝国的将士们知道,为国效力,不仅有荣耀,更有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保卫家园,帝国便要让他们衣食无忧,退役后亦能体面生活。如此,方能铸造一支忠诚无畏的铁军。”
他接着阐述第一军团的兵种构成。
“兵种方面,初期设定为长矛兵六百人,火绳枪兵二百人,骑兵二百人。比例暂定为三比一比一。”
“不过,”朱高煦话锋一转,“这只是初步设想。具体的兵种比例,以及何种兵器更为适合新大陆的作战环境,还需要通过严格的实战化操演,不断进行验证和调整。绝不能闭门造车,墨守成规!”
这一点,深得在场将领们的赞同。
纸上谈兵,终究不如沙场实践。
“除了第一军团,”朱高煦的目光再次投向地图,木杆从新京向南,划过大湖区,又转向了更南方的古巴岛区域,“孤还计划设立‘第二军团’,也可称之为‘土著军团’。”
“土著军团?”几位官员面露不解。
“没错。”朱高煦解释道,“第二军团的兵员,将主要从已经归化我大秦的古巴泰诺人,以及大湖区周边部落中,挑选青壮勇士组成。同样,编制暂定为一千人。”
一名参与过早期与原住民部落接触的武将迟疑地开口:“殿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土著部民,野性难驯,若编练成军,授之兵器,恐…恐有后患。”
这是许多汉人官员固有的担忧。
朱高煦早料到会有此一问。
“诸位的担忧,孤明白。所以,第二军团的军官,必须全部由我大秦的汉人担任!从百户、总旗,到军团指挥,层层掌控,确保军令畅通,指挥权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至于武器,”朱高煦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孤也为他们量身打造了一番。”
他示意侍从取来两件物品。
一件是去掉了寻常支架的火绳枪,枪身更显粗犷。
另一件,则是一柄造型特异的战斧。
斧柄的长度,与寻常火绳枪的支架相仿。而斧身靠近斧柄的一侧,则巧妙地开凿出一个圆弧形的凹陷。
“诸位请看。”朱高煦拿起火绳枪和战斧,亲自演示。
他将火绳枪的枪管,稳稳地卡入战斧斧身上的凹陷处。
原本沉重的火绳枪,立刻有了稳定的依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