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保护勋贵、奸臣上门(1/2)
“阁部,复社学子到京了。”
“恩?本阁知道了。此事可有人通知我礼部周侍郎?”
听下属说复社的人到了,张书缘刚端起茶就被这消息听愣了,然后才反应了过来放下茶杯。
而在他此前以为,这复社学子应该是早就到了才对。
可这谁也没想到,这群人瞧见了皇帝的圣旨后,还以为是皇帝要召见他们按照谏言来改革朝政,特此召集了一众广袤的学子一道而来。所以才耽搁了两个多月。
当然,对于这群学子的迟迟未到,朱由检也很是上火,生怕他们在再外面胡言些什么狂悖之言,从而影响到朝廷的稳定,故此是函件的对这些人连发了十二道金牌召唤入京。
“阁部,周侍郎那边应当有人知会。”
“恩,此事先不说了,去帮我把今日的奏疏拿来。”
“是阁部。”
李和通旋即听命,转身就去搬运要处理的政务了。
“复社…嗣东林……”
趁着李和通帮自己搬文书的空当,张书缘就在脑海中琢磨起了该怎么教授这些人了。
“有了,他们不是号称学以致用吗,那么眼下倒有些个去处。呵呵……”
只用了三息不到,张书缘便就想到了解决办法。
他们不是主张:宗经复古、切实尚用吗?
那自己就利用他们这一点,让他们去参与生产、创造舆论!
一想到这,张书缘立马就书写了一封密信,又等李和通搬来文书后,将这封信交给了他,让他将这封信送到了朱由检哪里。
……
好在,最近的重要大事到没有多少,只有一封从陕西来的绞判奏报和数封永平府及顺天府战后的重建情况奏报。
当然也有来自南方的水灾治理情况的奏报。
而据洪承畴发来的绞叛情况显示,眼下高迎翔等农民军是连战连败,被洪承畴、杨鹤等众将给围堵到了延安府以东的延长及延川一带,化整为零进山打游击了。
对此情况,张书缘等人也没分歧,直接就拟好了要求洪承畴继续带兵围困的军事建议,并再将各地送来的奏报整理完后,安排人送往了坤宁宫请朱由检签字了。
处理完了政事,张书缘也没着急会见复社学子,反而书离开了文渊阁坐上轿子就打算回府歇息了。
没错,他眼下是打算先凉一凉那群心比天高的学子了。
可他没曾想到,这刚走到朝阳门大街,就听到轿子外是一阵的人声嘈杂。
听到这声音,假寐的张书缘就睁开了眼来,掀起轿帘就看了出去。
只见这街道两边是人来人往,各种小商贩是鳞次栉比,但在大路中央却是混乱一片,少说有三十来人在围观看热闹。
“黄伯前面怎么了?”
“王爷,前面好似是永年伯王明辅王大人啊,他…他在挨打?”
“啥?王明辅在挨打?”
一听是这永年伯王明辅被人打了,张书缘瞬间就感觉到有意思了,当即就掀开帘子走了下去。
只见那人群之中,一身高约有一米七三的健壮男子,正在被一女子按倒在地殴打,而在那男子的身旁还躺着一头上见血了的女子。
“我操,这姑娘是谁啊好猛!”
看到这一幕,张书缘便下意识的吞了吞口水,只觉那打人的女子是个悍妇。
“王爷那人好像是许世荩大人的姑娘啊。诶,她不是和永年伯是夫妻吗?怎么在这打起来了?”
黄力俊也跟着凑到了人群里,脸上尽是疑惑。
而由于周围的百姓们都在看热闹,也没人注意到身边来了位朝廷大员。
“哼,王明辅啊王明辅,老娘嫁给你可曾委屈了你?!你这倒好平日里不怎么着家,喝酒赌钱就算了,现在倒好带了个狐媚子要进府要休了我?看我不打死你这个白眼狼!”
那女子一边骂着一边就挥动手里的木棍。
“怎么了?!你看看你这样,那还有点大家闺秀的样子……”
“还敢说,看我不打死你!”
这也许是王明辅理亏,又或许是他王明辅惹不起许世荩及眼前的妻子,总之他眼下就是在被人单方面的殴打。
看着人群里的单方面的殴打,张书缘顿时就迷起了眼,只觉的在明日里会有一场对武勋不利的事情要发生。
“且慢。”
在意识到可能要出问题后,张书缘二话不说就打断了那女子的殴打。
“你是谁?敢管老娘的事?!”
那许世荩的闺女,直接就来个单手掐腰,举着棍子就指向了张书缘。
好家伙,这一嗓子差点没把他的吼愣住。
“放肆,此乃我当朝内阁大臣张郡王殿下,岂容尔等放肆?!”
见主子被威胁了,黄俊力立即就站了出来。
看着眼前之人的穿戴,以及下人的呼喝,许世荩的闺女就麻了,赶忙跪地请罪。
的确,作为官宦的子女,他们是能认出朝廷中的服饰等级差别的,而且他们一般也不会像后世影视剧中那般无脑,知道什么人自家能得罪,什么人不能得罪。
“许氏为何当街殴打亲夫?你可知此乃犯法之举?!”
张书缘说的没错,大明律记载,双方夫妻若有不和,那是可以和离、可以义绝的,但绝不能出现宠妾灭妻子、通奸、杀伤等情况。
一旦发生此类情况,轻则判以净身出户,重则是会被杀头,不论男女。
“启禀大人,妾身如此也是被逼无奈。他王明辅道德败坏,沉迷酒色,今日还想将这外室纳入府内。如此欺辱妾身容忍不过!”
这许氏真不愧是言官的子女,那说起话来是一套一套的。
“永年伯你夫人之言可为真?”
虽然张书缘不想管这档子事,但为了大局着想,他还是想庇护一番武勋的。
但毕竟眼下,军校刚刚落地正直需要人手的时候,倘若有此被许氏的亲爹许世荩举报,那后果可就要连带上整个武勋一脉了。
因为,此时武勋一脉的纨绔子弟简直不要太多,这直接就会成为东林及浙党抓手,从而大搞道德评判,弄的一群勋贵闭门不出,甚至有可能还会逼着朱由检杀几个子爵伯爵,来明证道德。
没错,明朝对于道德这方面看的是很重的,就连骂人都会被抓。
“既然是真,那你就不冤!而眼下本阁问你,你可诚喜你身旁这位女子?”
“喜…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