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分化复社(二)(1/2)
“既然吴学子所问,那本阁便考教诸位一题,名曰“商政”。”
张书缘明白,跟这群人来讨论眼下的商业,其大概率会讲一些诸如放开管制的话。
所以,与其跟他们聊这个,还不如聊对商业的管理展望。
而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在眼下的大明读书人眼中,这商业之道在明面上是被各个衙门所压制的情况,不但有各种盘剥,其政治地位还不没有农民高。
“回禀大人,商政乃一国之重政,依学生看来,我朝若想使商业发挥出举足若轻的能力,应提升商人地位,使天下普通商旅扩大产业的同时免受不法侵害。”
听到张书缘要考这个,吴应箕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只能是回答了一句宽泛的话。
虽然这话有些宽泛,但这也是他吴应箕来此的目的。
“恩,吴学子言之有理,可这要达成你之言论,那我商业司该布施何种手段?”
张书缘自然知晓,当下的普通商人的生存压力,可对于这个问题他却是有着很详细的计划,只是缺少一些人手。
“大人,若按学生想来,要改变其地位,则需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其在我大明的重要性,如我司可主动公布优异之商的贡献,亦或对其施行赋税减免,并与大理寺协调制定保护之策。而这样一来便可使天下良善富商广行于天际的同时,也可借此来将那漫漫流民转化为正常百姓了。”
吴应箕是挺胸应答。
说实在的,吴应箕这番话很是优异,因为眼下大明的流民还是很多的,有因受灾化为流民的,亦有受人迫害夺产的,总之这天下流民的人数少说是有个大几十万的存在。
“恩,吴学子有大才,不过想要布施此政,那依你看来我司具体应该怎么做?”
虽然他说的很好,但张书缘还是想看看他准备怎么做。
“回大人,若学生要为一方布政者,学生一会亲临一线勘察统计各产,二则会同地方友司协调奖赏优异之商。”
“想法不错。可你若是与地方友司协调不成该如何?诸位学子周知,我朝财政日益严峻,而这财源则依赖于各地友司征收,倘若大面积减税免赋,那这财政该如何过度?”
吴应箕的话还很稚嫩,但其回答还是很不错的,很符合后世的看法角度。
而虽然他说的是没啥问题,但在张书缘看来,他却是有点天真了,将希望放在了和其他部衙协调之上。
要知道,大明各地的布政司,可都是靠着盘剥收取好处过活的,一旦大面积的免税,那地方官场绝对会对那些商户猛烈盘剥的,而且这还会影响到地方衙门的收入。
“大人,此问题…依学生想来,有两则解决之法,一乃施行亡宋之策,扩大与他国贸易,二乃严厉打击不法商贩征缴其不法所得。”
这吴应箕不愧是善读史书之人,脑袋一转便想出了解决之道。
“恩,解法不错。可吴学子又无想过,倘若地方友司因当地情况不利贸易且受阻颇多时,那又该如何?”
张书缘看着吴应箕,下意识就逼问起了他的真实想法。
而他想要问出来的是,你吴应箕赞不赞成增加商税!
“这……”
问到了关键节点,吴应箕也就有些踌躇了起来。
说实在的,自他十六岁开始科考后,就没少受到各路豪绅的资助,虽然是没有人跟他说过资助目的,但他却能不是聋子和瞎子,是能看出来那些人的目的。
而那目的自然是要他们做代理人,为自己谋取利政!
“怎么吴学子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见他在踌躇,张书缘便眯起了眼睛,而一旁的周延儒见状就想出口提点,可他还未张口,吴应箕就好似是想通了一样,挺了挺身子就开口道。
“禀大人,若有地方无法出海贸易,且难以实施此政的话,那学生以为应当立即上书,奏请吾皇增加税赋的同时要严苛监管。待库内有盈余之后,再将宽裕之款贴补给困难之地!”
这个答案并没有出乎在场人的意料,因为这个办法是最优解!
“那依吴学子看来,这既要增加税赋,那该增加多少?”
见终于把他引到了这个点上,张书缘就追问了起来。
“这……还请大人见谅,具体数额这还得等学生探查一二才可陈明。”
说完,吴应箕便不好意思的垂了下头来。
“不错,不错。周大人看来我朝是要出不少匡国之人了呀!”
见吴应箕说出按实情办事之后,张书缘便就高兴了起来。
因为,他这答案是要比那些个张口就来的,要强出个数万倍不止。
“是啊,吴学子有心有欲,想来不日便可成长为一代理财巨匠了。”
周延儒见他说出了这个答案,心里提着的劲儿就松了下去。
“吴学子所言皆有理有据,本阁甚为欣喜,你之考核通过,自明日起你便跟在我身边学习,暂任我顺天府商科管制局员外郎。”
这商科管制局历经是从五品之职,在它的上面还有正五品的郎中,而目前商业司下辖的商科管制局及司务厅,是由毕际壮等人在兼任郎中管理。
而这郎中一职是迟早要让他们四个左右侍郎给交出来的。
这在张书缘的计划里,这四人是决不能被日常琐碎小事拴在衙门里的,要尽可能的让他们出去调研,或出使他国谈贸易。
“学生谢过部堂。”
“恩,下一位。”
让吴应箕跟在自己身边学习之后张书缘便就考教起了其他学子。
只不过,这复社里人心繁杂,于是对于他这考题,那是说什么的都有。有跟吴应箕说法类似的,亦有赞成眼下补贴之策的,当然这也有谏言放开管制降低商税的。
对此,张书缘是呵呵一笑,大手一挥就任用了其中二十人,将他们安排到了商科管制局里做主事了。
……
做完这人事安排后,周延儒便提出了宴请,说要请他到家中吃饭。
可张书缘却是摆了摆手,连连吐槽自己公务繁忙。
见张书缘说的是有理有据的,周延儒便只好打消了拉拢他的想法。
说实在的,对于周延儒这个人,张书缘是很想对他下手的,因为这个人不但贪财还极其的自利,天天搞什么八股文章华夷之辩,弄的一群跟他混的文人是摆不清时局轻重。
当然,这件事也不能全怪周延儒一个人,因为这整个大明的腐儒都是在搞这套!
所以在张书缘看来,这个人自己是早晚要搞他的,为了到时候免得被波及,他自然就是得选择与他拉开距离。
将人送走以后,张书缘便关起门来,给诸多复社成员普及商业司的使命,和一些后世的浅显理论了。
而这群人是多听就越觉的,这商业司是除了户部和吏部之外,就属它是最为重要的部门机构了。
因为,张书缘跟他们讲的是通货膨胀之理,及如何解决!
而他张书缘在穿越之前,他并非是学金融专业的人。
但要知道在后世,那金融学的专家教授是何其之多,就算他不是专业学生,不去刻意关注,但也能被迫学习到很多金融理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